写字楼的电梯里,有位老员工又在给新来的实习生补妆:“你看你这眼线画歪了,见客户得精神点。”
实习生感激地笑,没注意对方转身时,眼里闪过一丝算计,昨天她刚在总监面前无意提过,实习生开会总走神,“怕是还没适应节奏”。
而此刻递过去的遮瑕膏,正是她特意选的色号,涂在实习生脸上偏白,在客户面前显得格外突兀。
周围人都夸她热心,只有资历更深的同事看得明白,当年自己竞争主管时,就是这位热心肠一边帮她修改PPT,一边偷偷把关键数据改了小数点,最后她因为数据错误错失机会,对方却一脸惋惜地说“太可惜了,我要是早点发现就好了”。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的善意像裹着糖衣的药片,甜到心里才发现藏着苦涩。小区超市的老板总爱给街坊抹零头,有位阿姨买鸡蛋他送两把香菜,有位大叔搬米他搭把手,逢人就说“远亲不如近邻”。
直到有天凌晨,邻居起夜,撞见他偷偷往临期牛奶盒上贴新日期,而那些牛奶,白天刚好心推荐给带孙子的老太太们。
邻居忍不住质问,老板立刻红了眼:“我这不是怕老人家心疼钱吗?临期又不是坏了。”
转头却在业主群里发消息:“提醒大家别买散装鸡蛋,有人看见邻居捡地上的蛋往袋里塞。”
被污蔑的邻居百口莫辩,那些平时受了老板恩惠的街坊,此刻都站在热心肠的老板那边。
这种善意的伪装,往往比直白的恶意更伤人。就像职场上那些总说“我帮你分担”的同事,接过你的工作后,会悄悄改几个数据,等出了问题再委屈地说:“我以为你就是这么做的呀。”
他们擅长用“为你好”当盾牌,把你的信任变成攻击你的武器。有位做设计的年轻人,曾把未完成的方案给关系最好的同事看,对方边夸“创意绝了”边提了些小建议。
结果第二天,总监就在会上表扬那位同事的全新方案,核心创意和年轻人的草稿如出一辙,只是改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细节。
当年轻人质问时,对方眼泪汪汪:“我只是觉得你的想法太好,怕浪费了才……”最后,反倒是年轻人成了“小气、容不得别人借鉴”的人。
菜市场有位摊主总被称赞“热心肠”,看到谁买的菜多了,会主动递个大号塑料袋;遇到讨价还价的顾客,她还帮着其他摊主说“这菜新鲜,贵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