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荒诞的是,部分相亲者会在见面几分钟内,仅凭对方的身高、体型、穿着就迅速在心里打分。有人看到对方身材微胖,即便对方是名校博士、谈吐幽默,也会下意识降低好感度,甚至在后续交流中不断放大外貌上的不足。
还有人在相亲时,看到对方穿着普通、使用旧款手机,态度明显冷淡,当得知对方是创业公司老板、名下有多处房产后,又立刻热情起来,这种前后差异暴露了以貌取人带来的偏见。
曾有家长在子女相亲时,看到对方穿着时尚、开着豪车,就频频点头催促交往;若对方穿着朴素、骑着电动车,即便子女满意,也会以“形象不合适”为由强烈反对。
在人际交往的初始阶段,以貌取人也催生出各种奇葩现象。社交软件上,有人盗用网红照片作为头像,与他人热聊数月建立“深厚友谊”,线下见面时真实外貌曝光,瞬间被拉黑;还有人在地铁上看到穿着潮牌的陌生人,主动热情搭讪,得知对方是服装导购且身上衣服是样品时,立马借口“认错人”匆匆离开。
一位业主因在群内发的自拍不修图、穿着居家服,被其他业主嘲讽“不讲究”;而另一位经常发布精致摆拍的业主,即便很少参与社区事务,却总被众人追捧。
更离谱的是,有位女士在参加朋友聚会时,因穿着沾满颜料的旧外套,被众人冷落,直到有人认出她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刚从画室赶来,大家才纷纷围拢过来,此时她却已提前离席。
职场中以貌取人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公司前台因长相甜美、身材高挑,被领导误认为能力出众,直接调岗至核心部门,结果因专业能力不足频繁出错,给项目造成损失;而一位穿着朴素、其貌不扬的程序员,即便独立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却因形象不够商务多次无缘晋升。
更离谱的是,在行业会议上,企业高管对穿着休闲POLO衫的年轻参会者爱答不理,却围着西装革履的同行大献殷勤,后来才发现前者是手握核心技术专利的新锐创业者,后者只是来蹭会的销售人员。
还有家公司的年会抽奖环节,主持人看到穿工装裤的员工上台,随手递了个三等奖;轮到穿西装的员工,却笑着说“一看就是精英”,直接送上一等奖,后来才知道穿工装裤的是技术骨干,穿西装的只是刚入职的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