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每一次失望,都像是往心里落了一粒沙。起初微不足道,可日子久了,沙粒堆积成山,硌得人满心刺痛。
在许多家庭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就像顽固的旧疾,时不时刺痛着女孩的心。有人从小就发现,父母对兄弟姐妹总是格外偏爱。弟弟妹妹可以随意摔碎她辛苦攒钱买的笔记本,父母却只是说“别计较”;她考了全班第一,父母只是点点头,而弟妹得了一次进步奖,家里就大张旗鼓地庆祝。
高考填志愿时,她想去外地上大学,学习喜欢的专业,父母却以“女孩子离家太远不好”为由,强行让她报考本地院校。
更现实的是,有的家庭甚至把女儿的彩礼钱拿去给儿子买房,还要求女儿婚后继续补贴娘家。那些年被忽视的委屈,最终化作了对家庭的疏离,即便逢年过节回家,也只是维持表面的平静。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也常常成为心寒的根源。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考公务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孩子一心想创业。父母以长辈的权威压制孩子,根本不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尝试过沟通,也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但父母始终不认可。
现实中,有些父母会偷偷改孩子的志愿,把艺术生的志愿换成师范专业,理由是“当老师才体面”;还有的父母在孩子结婚后,强行插手小家庭的生活,导致夫妻矛盾不断。
渐渐地,孩子不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计划,甚至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在创业路上走得很远,并且不愿回头时,才惊觉自己的固执己见,早已伤透了孩子的心。
学生时代的友情看似纯粹,但也难免被现实考验。有人和好友从初中就认识,一起吃饭、一起学习,无话不谈。可上了大学后,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变化。每次聊天,对方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却从不关心自己的近况;分享自己获得奖学金的喜悦,对方只是冷冷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更过分的是,对方还在背后和其他人说自己的坏话。
现实里,有的朋友会在竞选班干部时,表面支持你,背地里却拉拢同学投反对票;还有的人在你经济困难时,不仅不帮忙,反而冷嘲热讽。
起初,选择原谅,觉得可能是对方心情不好。但这样的事情一次次发生,心也一点点凉了。后来,当对方再次找自己倾诉时,只是礼貌地回应几句,不再像从前那样掏心掏肺。曾经亲密无间的好友,最终在一次次失望中渐行渐远,那些被忽视的感受,成了友情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