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进大连客栈的青石板缝时,陆九渊的鞋尖先抵开了半扇木门。
竹板在掌心叩出轻响,像极了他在汴京茶棚里开书前的试板声——那时他说《七侠五义》,茶客们嗑着瓜子等醒木;现在他要说的故事,主角是危城最不能提的名字。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柜台后擦酒壶的伙计抬头,手突然抖了抖。
陆九渊腰间的乌鞘剑还沾着血,竹板边缘凝着暗红的结痂,可他的眼睛比檐角铜铃还亮,"来坛烧刀子,再借个柜台。"
"柜台?"伙计的喉结动了动。
"说书。"陆九渊解下剑挂在门后,竹板往柜台一磕,"说危城的真事。"
后堂传来掀竹帘的动静,掌柜的探出头,看见陆九渊的刹那,鬓角的银簪晃了晃。
莫富大的马队刚在门外停住时,他就听见马蹄声里裹着股子血腥气,可眼前这人虽沾血,身上却有股子茶棚里的说书人味道——不急不缓,像要把日子拆成字,一个一个喂给人听。
"上酒。"陆九渊坐上条凳,竹板在桌面敲出三响。
第一响时,门外传来马嘶。
莫富大攥着缰绳的手青筋暴起,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本该带着弟兄回将军府复命,可陆九渊那句"替我牵马"像根烧红的铁钉钉进他脑子——那剑太快了,快得他看清剑锋时,颈侧的血已经渗进甲胄。
现在他望着客栈门楣上"大连"二字,喉间泛起苦胆水:将军府的密探说这说书人是个酸秀才,可酸秀才的剑能削断他三十个兄弟的刀?
第二响时,客栈里的酒客们放下了酒碗。
穿粗布短打的庄稼汉,裹着皮袄的货郎,甚至缩在角落擦刀的镖师,都往柜台凑了凑。
陆九渊扫过他们的脸:有人眼神发亮,有人缩着脖子往阴影里躲,还有个穿灰衫的老头,手指在桌沿轻轻敲着,和他的竹板同频。
"二十年前,危城有个叫冷悔善的教书先生。"陆九渊端起酒碗,酒液映着他泛红的眼尾,"他教孩子念'苛政猛于虎',教百姓写状子告官。
那年大旱,他带着三百村民跪在将军府前,求开仓放粮。"
酒碗重重磕在桌上,震得花生皮乱跳。
"惊怖大将军的亲兵冲出来了。"陆九渊的声音沉了半度,像冬夜的风灌进瓦缝,"三百人,跪成三排。
第一排的脑袋被马蹄踩碎,第二排的胸口插满箭,第三排......"他突然笑了,"第三排的人被捆去修城墙,活不见人死不见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