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的雏形出来那天,苏芮第一个戴上它。屏幕上跳出一行字:“脉象平和,气血畅通,建议今日饮三花茶(金银花、菊花、茉莉花各3克),晨起散步一刻钟。”她看着那行字,突然想起小时候祖父常说的话:“最好的药,是日常的调理。”
就在智能手环进入调试阶段时,苏芮的父亲突然病倒了。老父亲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疼起来连路都走不了。看着父亲佝偻着背躺在床上,苏芮心里像被针扎一样。苗医里有一种“滚蛋疗法”,用煮热的鸡蛋在腰部滚动,通过热力和药力缓解疼痛,但效果有限。
“要是能有个东西,随时能给爸按按穴位就好了。”苏芮的弟弟随口说了一句,却让她眼前一亮。苗医的穴位按摩讲究“得气”,即按压到一定力度时产生的酸、麻、胀、痛的感觉。能不能做一个智能腰带,精准定位腰部的穴位,根据不同人的耐受度调节按摩力度?
她立刻召集团队开会。这次的难点在于穴位定位和力度控制。人体的穴位位置因人而异,胖瘦不同,穴位的深浅也不同。他们邀请了针灸科的专家,建立了三维人体模型,通过腰带内置的压力传感器,能自动识别使用者的体型,精准定位“肾俞”“大肠俞”等腰部关键穴位。
力度调节则采用了自适应算法。腰带会先以最小力度试探,根据使用者的反馈逐渐调整,直到达到“得气”的效果。苏芮让父亲试用时,老父亲一开始还不相信:“这玩意儿能比人手按得准?”可当腰带启动,精准按压在他最疼的那个点上时,老父亲忍不住“哎哟”一声,脸上露出了舒服的表情。
“有点意思,”老父亲咂咂嘴,“比你妈那两下子专业。”
经过三个月的调试,智能腰带也终于定型。它不仅能按摩,还能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腰部的温度,根据温度变化判断腰部的劳损程度,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智能手环和智能腰带同步上市那天,苏芮特意去了线下体验店。她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店员的指导下戴上智能手环,当屏幕上跳出“建议食用山药粥补脾胃”时,老人惊讶地说:“这跟我家老中医说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