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汉斯的英语带着德语特有的严谨顿挫,“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确认贵方的临床试验是否通过了伦理审查?”
小李点击鼠标,屏幕切换到盖着红章的伦理委员会批件:“我们严格遵循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这是详细的伦理审查报告。”他特意将文件放大到签名页,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清晰可见。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小李按照预设的逻辑框架展开介绍。从苗医“三根九窍”理论的现代解读,到生物电池如何模拟人体生物电信号,每展示一组数据,就同步调出对应的原始记录。当讲到对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时,汉斯突然抬手打断:“请停在那张肌电图对比图。”
画面定格在两张波形图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一目了然。“你们的样本量是多少?对照组如何设置?”汉斯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
“每组1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小李切换到统计分析页面,“我们采用了双盲法,这里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盲态审核报告。”他特意强调,“更重要的是,随访一年的数据显示,复发率比对照组低37%。”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能听到慕尼黑那边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突然,一位白发专家用带着口音的英语提问:“你们说激发人体自身修复能力,这在分子层面有什么依据?”
这个问题在预案之外。小李指尖微微出汗,大脑飞速检索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神经营养因子浓度显着升高,这可能与针刺穴位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关。目前正在与中科院合作进行机制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他边说边调出补充实验数据,虽然不够完善,但足以支撑逻辑链条。
视频那头的汉斯教授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在屏幕上舒展开来:“李,去年我在京都传统医学大会上见过类似的思路,但你们的技术实现方式很有趣。”他转动座椅面向其他专家,用德语快速交谈了几句,然后转回来:“我们对慢性疼痛管理很感兴趣,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