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医圣传 > 第275集:《敦煌光刻机》

第275集:《敦煌光刻机》(2 / 2)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林浩知道,科学的突破,往往始于看似疯狂的设想。他立刻联系了项目组的首席科学家,老中医兼神经生物学专家张院士。

张院士听完林浩的描述和构想,久久不语。他看着电脑屏幕上放大的药师佛手印图片,又翻看着中医经络图,眼中渐渐露出了光芒。

“小林,”张院士的声音带着审慎的兴奋,“你的想法……很大胆,但并非没有道理。中医讲‘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但经络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个谜。如果能从微观结构上模拟,甚至构建‘人工经络’,那意义……不可估量。”

项目组迅速召开了紧急会议。反对声有之,认为这是将传统文化神秘化,试图用现代技术去“附会”;但更多的是支持和期待,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被林浩描绘的前景所吸引。

最终,张院士拍板:“我们试试。就叫它……‘经络光刻机’项目。林浩,你负责光刻技术和芯片设计;我负责经络理论和中药成分筛选;再拉上生物材料学的王教授,负责芯片的生物相容性和缓释系统。”

敦煌莫高窟的那幅壁画,在千年之后,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的方式,点燃了一场跨越古今的科学探索。林浩站在实验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手中紧握着那张药师佛手印的高清照片。他知道,一场艰难而充满希望的征程,即将开始。

第二章:纳米级的“经络”

“经络光刻机”的研发过程,远比林浩想象的更加困难。

首先是“经络路径”的数字化建模。中医经络图虽然流传千年,但不同典籍之间存在细微差异,且缺乏精确的三维坐标。林浩和团队不得不深入研究《灵枢》《素问》等经典,结合现代针灸穴位的解剖定位,再参考敦煌壁画中药师佛手印的线条走向,进行反复的比对和修正。他们甚至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针灸医师,通过“手感”描述经络在体内的“感觉路径”,试图将这种抽象的感知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

这是一个将哲学、经验与科学结合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无数次的讨论、推翻、重建,三个月后,团队才初步建立起一个基于手阳明大肠经(以足三里穴为核心节点)的三维纳米通道模型。

最新小说: 韫朝阳,余晖不落同归处 协议结婚:影帝暗恋我十年 搞钱难?我在人间画魂赚麻了 指尖酥 换嫁大荒地?大小姐随军被偏宠了 钻石王牌之第一投捕 何处有我 绣骨贞心 当狗腿子怎么了,我身价过亿! 万界代购,我给国家当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