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量子回响》
第一章 铜铃与公式:滇西北的雨,总是带着千年未改的湿意,将茶马古道的青石板浇得发亮。苏文谦蹲下身,指尖拂过一块嵌在路中央的马帮蹄印,那凹陷里积着水,映出他略显疲惫的脸。作为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青年学者,他本该在恒温的实验室里推导公式,而不是跟着考古队,在这云雾缭绕的群山里“寻宝”。
“苏博士,看看这个。”考古队队长老张递过来一个用油布包着的物件,打开来,是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铃铛。铃铛不大,边缘刻着模糊的云纹,顶部的纽已经断了,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巧。“刚从一个明代马帮的遗址里挖出来的,铜锡合金,估计含锡量在25%左右。”
苏文谦接过铃铛,入手沉甸甸的。他习惯性地拿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能谱仪,对着铃铛表面扫描。屏幕上跳出一串数据,他的眉头渐渐皱起。“奇怪,”他喃喃自语,“这合金的电子结构……有点异常。”
雨更大了,队伍躲进路边一个废弃的马帮驿站。驿站的木梁上还挂着几串风干的草药,散发着混合的香气。苏文谦借着头顶矿灯的光,拿出笔记本电脑,将能谱数据导入计算模型。他尝试了几种常见的合金电子结构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铃铛表现出的奇异性质。
“在想什么呢?”老张递过来一杯热茶,“还在琢磨那个破铃铛?”
苏文谦抬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困惑和兴奋:“张队,这个铃铛的合金,可能不是普通的青铜。它的电子传导方式……有点像我最近研究的量子霍尔效应材料。”
“量子霍尔效应?”老张是搞考古的,对这名词有些陌生,“那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在强磁场下,导体中的电子会沿着边缘‘排队走’,电阻出现量子化的现象。”苏文谦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但这需要极低的温度和极强的磁场,而这个铃铛……是在常温常压下。”
老张若有所思地抿了口茶:“说起来,这边的老人常说,马帮的铜铃能‘通气血’,以前赶马人要是哪里疼了,拿铃铛在身上蹭蹭,好像能缓解。还有句老话,‘铃响经络通,风邪不敢留’。”
“通则不痛……”苏文谦重复着这句中医术语,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铜铃的特殊电子结构,和人体的生物电场之间,存在某种耦合?”
雨还在下,驿站外的山风呜咽,吹动着檐角的铜铃(不知是谁挂上去的),发出一阵清越的响声。苏文谦看着手中的铃铛,又想起了导师曾说过的话:“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藏在常识的裂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