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分别心者,妄执之根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谓分别心起于妄念,执万象为实有。如《庄子》载惠施"十日并出"之辩,强分优劣,终堕逻辑窠臼。故修道者当"和光同尘"(《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不立人我,不滞是非。
二曰:圣凡异者,道显之迹
《淮南子》明示:"圣人内修其德,外饰其形"(主术训)。此非人为划分,乃道化自然之显化:
圣人如水,"处众人之所恶"(《道德经》第八章),柔而能容;
凡人若火,"焦而不灭"(《阴符经》),刚而易折。
此差异如昼夜交替,非刻意为之,实为阴阳运化之常。
三曰:破执之要,在观复归朴
《南华经》载"啮缺问天王倪"三问三不知,喻真道超越名言。昔全真教丘祖云:"饥来吃饭困来眠"(《长春真人西游记》),看似凡俗,实契"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之旨。
圣人"外化而内不化"(《人间世》),行止如风摆杨柳;
凡人"内外交战",神思若惊鹿触藩。
此差异非人为区隔,乃本然呈现,犹梅开寒枝,不假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