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蓝调终章
警报声,那种尖锐、仿佛能刺穿灵魂的电子蜂鸣,已经在“奥林匹斯”量子通信实验站的主控中心回荡了整整七十二小时。斯科特揉了揉因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指尖划过冰冷的操作台,屏幕上跳动的红色异常数据像一片蔓延的野火,吞噬着人类引以为傲的量子通信网络。
“屏蔽场强度持续衰减!第三中继节点的纠缠态光子对丢失率超过85%!”年轻的操作员莉娜的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颤抖。
整个主控室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窗外,实验站所在的雪山之巅被厚重的云层覆盖,仿佛连大自然都在对人类的科技发出无声的嘲讽。这场突如其来的“量子风暴”——一种未知的、强烈的电磁干扰,像一张无形的巨网,精准地撕裂了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脆弱神经。各国的实验站纷纷告急,信息传输出现大面积的失真、延迟,甚至中断。曾经被视为绝对安全、不可窃听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在这场风暴面前,竟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斯科特,作为“奥林匹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看着墙上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代表各量子通信节点的绿灯正在一盏盏熄灭,被刺眼的红色取代。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失败,更是对人类科技自信的一次沉重打击。他们曾以为,量子通信是科技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超越了经典物理限制的未来之光,却没料到,在一个未知的干扰源面前,它如此脆弱。
“传统屏蔽方案完全失效,新型超导材料也无法抵御这种广谱干扰……”老教授陈巍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疲惫,但依旧沉稳。陈巍是团队里的“活化石”,见证了量子通信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漫长岁月。“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斯科特心中激起了涟漪。忽略了什么?他们一直在追求最前沿的技术,最尖端的材料,最复杂的算法,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过去”失去了联系。
“试试……把备用的‘铁幕’系统启动。”陈巍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但更多的是一种笃定。
“铁幕”?莉娜愣住了,“教授,那是……几十年前的老式电磁屏蔽方案,用高导磁率合金和铜网构成的被动屏蔽结构,能耗极高,而且体积庞大,我们早就把它列为淘汰技术了啊!”
“时代在变,干扰源也可能在变。”陈巍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有时候,最古老的盾牌,反而能挡住最新奇的矛。死马当活马医吧,斯科特。”
斯科特深吸一口气,看了看依旧疯狂跳动的红色数据,又看了看主控室里年轻科研人员们焦虑的脸庞。他点了点头:“启动‘铁幕’系统。通知后勤,准备启用地下三层的备用屏蔽舱。”
命令下达,整个实验站开始忙碌起来。与以往启动高科技设备时的无声高效不同,这次启动“铁幕”的过程伴随着巨大的机械轰鸣和电流的嗡鸣。沉重的、泛着金属光泽的合金板从地下缓缓升起,包裹住核心的量子纠缠源和通信设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机油和金属氧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