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迷踪:雨夜的凿痕与账册
暴雨在午夜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砸在古城的灰瓦上,汇成急促的水流。杜志远披着雨衣蹲在“大夫第”墙根,手电筒光透过雨幕,照亮那道被雨水冲刷得更显狰狞的裂缝。王磊的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测——空腔内的金属物是改良型C4炸药,四个点位呈菱形分布,足以震垮半边山墙,甚至波及相邻的古建。
“雷管引线从墙基缝隙延伸到院外,顺着排水沟走了。”林薇举着红外热成像仪,雨水在她战术头盔上凝成水珠,“信号在街口那棵老槐树下消失了,像是用无线遥控引爆。”
老槐树的树洞旁,杜志远发现了半截被雨水泡软的烟蒂,滤嘴上印着“蓝鲨”的标志——这是一种在边境地区常见的走私烟。他捏着烟蒂放进证物袋,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哐当”一声响。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黑影猫着腰钻进巷子深处,雨衣后襟沾着新鲜的白灰。
“追!”杜志远低喝一声,率先冲进雨幕。青石路面被雨水浇得滑腻,黑影却对地形异常熟悉,在九曲十八弯的巷弄里穿梭自如。当杜志远追到一座颓败的城隍庙时,黑影突然转身,手中甩出一团刺鼻的烟雾。
“小心迷烟!”杜志远捂住口鼻后退,待烟雾散去,巷口已空无一人。只有墙角的泥地上,留着一个模糊的菱形鞋印,和“大夫第”墙根的半枚完全吻合。
返回“大夫第”时,林薇正在整理从城隍庙捡到的碎纸片。那是从一本账本上撕下的残页,墨水被雨水晕染得模糊,却仍能辨认出“平襄项目”“拆迁补偿”“古建构件处理”等字眼,落款处盖着一个模糊的印章,像是某种工程机械的标志。
“这不是普通的文物贩子。”杜志远指着账本上的数字,“他们计算过爆破范围,甚至标注了哪面墙的砖雕最值钱。‘古建构件处理’——恐怕是想先毁掉主体建筑,再以‘抢救性拆除’的名义倒卖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