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一九九五,千门江湖 > 第50章 技术革新

第50章 技术革新(2 / 2)

他们机械地编码,像是被摘除了灵魂。沟通简短而生硬,目光接触极少。

第二周,我给每个小组安插一名白家心腹做"助理"——实则监视者。同时微调工作制度,不再按时间计时,而是按任务。

完成即可休息,无需坐满八小时。这个变化带来明显效果。团队效率提升了,脸上的死气也略有缓解。

最快突破的是GSM信号组。组长小王,三十二岁,眼袋浮肿,敲代码时的专注让人忘了他有多疲惫。

2002年前在中国移动设备维护部工作,对GSM移动通信系统了如指掌。

他领导团队设计出便携式信号欺骗装置,尺寸与14寸笔记本相仿,内置定向天线、信号处理单元和笔记本电脑。

开机后能在方圆300米范围内释放比正规基站更强的GSM信号,诱使周围手机连接到这个虚假基站。

"原理很简单,"小王解释时声音平板,眼神游离,"手机总是连接信号最强的基站。我们的设备比正规基站信号强,手机自然选择我们。所有经过这个假基站的短信都能被截获,包括银行验证码。"

演示中,小王放出一段代码界面,右侧不断滚动着数据流。他拿出诺基亚8250,发了条短信给同事,片刻后代码窗口跳出完整内容。

"当然,我们也能发送短信。"他修改界面上的号码,输入内容,点击发送,"可伪装成任何号码。"

号码仿真组攻克了更棘手的问题——电话号码伪装。组长是刘工,华为离职工程师,操着浓重东北口音。头发稀疏,肚腩微凸,嗓门却出奇洪亮。

"这套系统跟常见的网络电话不同。"他指着屏幕上的Asterisk框架,"我们通过自建程控交换机,加上专门开发的协议转换模块,能让任何号码在打入时显示为银行或政府机构的号码。"

测试显示,伪装效果几乎完美。只有极少数在电信工作的内行才可能察觉不对。

配合专业话术,普通人几乎无法辨别真伪。

最复杂的是数据捕获组。组长陈博士,复旦计算机博士,三十五岁却头发花白。拘谨寡言,工作狂人,常在半夜发来解决方案。

他们的技术基于当时广泛存在的IE6漏洞,设计了一种ActiveX控件,伪装成网页必需组件。

一旦用户点击"允许安装控件",程序就会在后台静默运行,记录键盘输入,窃取银行账户信息。

"目前只针对Windows2000和XP系统。"陈博士演示时几乎不直视任何人,"检测到目标网站后自动激活,支持十二家主要银行的网银系统。"

三个月密集开发后,技术部交出一套完整的"高级电子诈骗系统"。与传统电话诈骗相比,这套系统更隐蔽,更有针对性,成功率大幅提升。

最新小说: 域魔降临 诸天旅行从签到开始 出道十年查无此人,圈内全是我前任? 灵气复苏,我有一双神眸 重回2005,从学渣开始 全球高武:我背后一口棺,专业的捡尸 军工霸主从1985开始 直播手术室 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 尸校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