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组织:万灵医域
这是一个由所有具备“疗愈能力”的个体共同构成的松散联盟,没有领袖,只有“共识库”(记录着所有已验证的治疗方案、伦理准则和生命形态数据)。加入万灵医域无需考核,只需承诺“尊重生命自主、不强迫治疗、不篡改本质”三大准则——无论是碳基生物、能量体还是意识体,只要能为其他生命提供治疗,都能成为“医者”(医之界对“医者”的定义是“能感知并修复生命损伤的存在”,无关物种、形态或能力强弱)。
- 社会分工:疗愈链的无限延伸
所有分工都围绕“治疗”展开,没有“非必要职业”:
- 感知者:拥有超强的“生命共振”能力,能通过触摸、眼神甚至意识接触,瞬间读取生命的“损伤图谱”(如生物体的细胞病变位置、能量体的能量紊乱节点、意识体的创伤记忆碎片)。他们是治疗的“第一环节”,负责精准定位问题;
- 修复者:掌握具体的治疗技术,细分领域包括“生物重构”(修复细胞、器官)、“能量校准”(平衡能量体的波动)、“意识缝合”(修复破碎的意识结构);
- 载体师:专门负责“躯体/形态定制”,为意识体打造适配的物理载体(如为失去躯体的意识体构建生物躯体),或为生物体优化生理结构(如为飞行生物强化翼骨强度,但不改变其“飞行”的本质);
- 共情者:专攻“心理疗愈”,能感知并理解生命的情绪与执念,通过“共鸣引导”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如缓解恐惧、消解仇恨),但绝不强制改变对方的性格或价值观;
- 记录者:用“生命水晶”(一种能储存生命数据的透明晶体)记录所有治疗案例,包括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特殊生命的独特需求,供整个医之界共享。
- 资源分配:按需取用的生命共享系统
所有资源(如修复用的生物材料、能量体需要的纯净能量、意识体需要的“情绪养分”)都由生态核心自动生产并分配,获取方式极其简单:任何生命只需通过“意识接口”(医之界所有生命天生具备的能力,类似“意念沟通”)表达需求,对应的资源就会通过“传送孢子”(一种能瞬间移动的生物胶囊)送达。资源的生产完全基于“需求”而非“欲望”——例如,一个生物体需要100克蛋白质修复肌肉,生态核心只会提供100克,不会多给(避免浪费,也防止过度索取成为“心理疾病”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