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境的药庐深处,一株千年未开的"百草母"突然绽放。花瓣层层展开,露出蕊心的金色光纹,竟与苏玉瑾药炉上的神农印记完全吻合。光纹飘向空中,化作无数药草虚影,在书院的《共生大典》上空凝聚成卷古老的帛书,帛书上"神农"二字流转着温润的光——这不是凭空出现的传说,是归墟境的共生之道,终于唤醒了沉睡的神农意志。
"神农的传说从不是供人祭拜的故事。"苏玉瑾看着帛书自动翻开,里面记载的药草图谱正与归墟的药圃产生共鸣,忘忧草在图谱旁点头,共生藤顺着光纹攀爬,"是'尝百草'里的勇气,'教耕种'里的分享,'疗民疾'里的慈悲——这些藏在传说里的精神,活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才叫万世流芳。"
百草印记:勇气的传承
帛书的第一卷浮现出"尝百草"的画面:神农手持赭鞭,在毒草丛中行走,鞭梢触碰药草,便知其药性,哪怕唇舌发紫,也要记下"此草能治何病"。画面落下时,归墟的药圃里,所有带毒的草药突然开出白色的花,花心都藏着小小的"勇"字。
"神农的勇气不是鲁莽,是'明知可能受伤,也要为大家找条活路'的担当。"苏玉瑾带着年轻医者走进"试药圃",这里种着归墟最烈的毒草与最稀有的灵药。他教他们先观察药草的生长环境,再用银针试毒,最后才敢亲口品尝,"试药要带脑子,更要带良心——知道这一口下去,可能救多少生灵。"
有个学徒在试药时中了轻微的毒,唇舌发麻却坚持记录反应:"苏先生说,神农尝百草时,比这疼十倍。"他的记录后来救了误食毒草的灵鹿,学徒的名字旁,帛书自动添了行小字:"勇,不必惊天动地,只在该坚持时不退缩。"
楚临风的战气在试药圃外织成"护心网",战纹能中和七成毒素,却故意留三成让医者们感受。"勇气需要底气,但不能完全依赖保护。"他看着年轻医者们强忍不适记录药效,战气在他们身后轻轻起伏,像在给他们鼓劲,"神农当年可没战气护着,他的底气,是心里的那份'不能让生灵白白受苦'。"
萧战带着和生兽来试药圃"当助手",和生兽的绒毛能感知药草的善恶,毒草靠近时会竖起,灵药旁则会柔软。"神农懂兽语,才能在尝百草时少受些伤。"萧战看着小和生兽用鼻尖蹭蹭毒草,再蹭蹭医者的手,像是在说"小心点","传说里没说的是,他和生灵早成了朋友,彼此照应着闯过毒林。"
沈墨书的文道笔在帛书上补画"试药图",把归墟医者的试药过程细细描绘:有人边哭边记录,有人咬着牙强忍,有人试药后第一时间喂灵鸟验证——这些画面与神农的身影重叠,竟让帛书的纸张泛起温润的光。"勇气会老,但只要有人在试药圃里坚持,神农的胆气就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