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海关之后,窦佑维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少了很多。有钱好办事。他如今的土地税和海关税加在一起,一年能多出三百万银子来,几乎比从前多出一半还多。
有了钱就能及时发军饷,赈灾,治理河道,于是感觉政事都顺畅起来了。
这一年大虞进入了后世被称为的“兴安盛世”。而且这盛世一直从窦佑维的兴安年号传到窦承宣的景澄年,一直延续了五十多年。
而杜猛在安顿好市舶司的事务之后,他便来到辽东。
这次过来,他已经不满足于在海岸和鸭绿水边的小打小闹,直接到达辽东的中心区域。
辽河之北,是为辽阳!杜猛直接带人将这里占住,然后开始驻兵建城。
同时在其东南勘探到煤铁的地方,开始建设煤铁基地。
他手里有后世研制出来的打造钢铁的全套流程和工艺。虽然如今的技术水平达不到,但他建造的高炉的出铁率,已经是远超当代的存在。
他年中来的时候,这里的基础才建好。可是等到年底的时候,他这里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一千万斤。
这已经是大虞一年钢铁产量的十倍。
而这只是一期工程,等明年二期上马之后,这产量还得翻番。
一年三千万斤,就是一万五千吨,可以打造多军械啊!
杜猛已经开始让匠人们研制战船上用的大炮了。经过去年半年的研究,如今已经很有成效。
毕竟这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已经有了各种数据,只要排除各种错误就行。
等到第一批合格的钢炮造好之后,杜猛立即将钢炮安置在作坊周围而在辽阳城这边,杜猛也将钢炮布置在城里的炮营内。他知道东夷人亡我之心不死,两边迟早会有一场大战。
而各方的流民也纷纷往这边聚拢而来,辽阳在一年之内就有了五万以上的人口,城外大片的荒野开辟成农田。
而方圆数十里的城墙,也在一点点的长高。
周围的村庄和小镇,也跟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
要不了几年,这里就将成为辽东第一大城市。
杜猛估计的没错。看着辽阳以这么快的速度在成长,草原上的东夷人确实是待不住了。
这两年他们南下大虞打草谷的难度越来越大,每次的收益越来越小不说,伤损也开始变大起来。
因为那边发放了杀胡令。只要能杀掉一个东夷人,就赏银一两。这个钱,是有东宫太子府亲自派人监督执行,绝对不允许任何官员私吞,必须要发到每一个勇士的手里。
甚至是那些种地的农民,只要他们能杀掉来犯的胡虏,也是一样的奖赏。
这大大增强了边军作战的动力和决心。
甚至有边军专门下了赏格,把当地老百姓也发动起来,大家一起打胡掳。
所以东夷人已经准备放弃关内市场,转而把攻略的地点放到辽东来。
这里地广人稀,又是一片平坦,想挡住他们的进攻是很难的。
若是从前,这里没什么好抢的,都是些穷鬼。
可如今不同了,这里来了好多关内人,把那些万年未曾开垦的土地都变成了良田,一年产量上亿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