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二年,五月初。
蒙古高原吹来的风卷着细项池残余的盐粒扑在团部牛皮帐上,像细砂擦过粗麻布,发出阵阵细碎的“沙沙”声。
原为盐州四大盐池之一的细项池,早已在唐代后期便已废弃,如今根本无人看守。
陈望握着三棱通条的手顿在燧发枪的膛口,枪管在篝火跃动的橙红里泛着幽蓝渗碳光。
空气中盐分大,出发前,师部再三强调,一定要对枪械加强保养。
他拇指碾过枪托上“秦州军工”的烙痕,烙痕边缘因常年握压泛起包浆,比周围的榉木色深了些许。
枪托边缘的木纹里嵌着粒盐晶,是昨夜大风混着沙粒渗进去的。
“团长,侦察排回来了。”警卫员小马掀开帐帘,弓着腰钻了进来,肩头布质臂章上,盐晶簌簌掉落。
他从怀里掏出侦察排带回来的简易地图,地图用羊皮包裹着,边缘还结着卤水泥晶,展开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响。
图上显示着侦察排专用的密语符号。在盐州城西,画了几圈同心不规则的圆形曲线,这是一处高地的意思。
曲线圈里,画了一个弓箭符号,意思是党项人在高地上布置了一处神臂弓砦,还用红笔点成三排横向密集的圆点,写了个“50”字样,这是说大约有50具神臂弓,而且还是“叠阵”排列的意思。
弩砦后方的马厩标记旁,画着三个连笔的三角形,意思是,神臂弓阵地后面,还驻扎着大约有三百骑兵。
陈望的指尖划过高地前一块红笔勾勒的弧线区域,中间画了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沿着直线写有“锅底洼300”几个字。这是一处形如锅底的洼地,范围大约三百步。
“扇形弩砦,三百步。真是刚好被神臂弓射程覆盖啊!”他皱着眉头喃喃自语,指尖停在那标注着“300”的箭头尾端。
帐外传来掷弹筒调校的“咔嗒”声,炮营营长张虎正蹲在篝火旁,用铜尺丈量掷弹筒的仰角刻度,青铜材质的筒身上,“巩州贰型”的铭文被磨得微凹,筒口还沾着未擦净的盐粒。
“张营长,洼地三百步,多久能过?”陈望敲了敲地图上的红圈,火星溅在指节上,烫得他指尖微蜷。
张虎头也不抬,指尖捏着导火索比量:“二十具掷弹筒,三弹连射——”他忽然抬头,眼角映着篝火的光。
“卯时前准能把神臂弓砦炸成筛子。”他腰间的手雷布袋随着动作晃动,陶制雷体碰撞时发出闷响,导火索被剪得齐整,露出三寸浸油麻布,末端还打着防潮的死结。
一营长王烈走了进来,身上军服混着盐粒的咸涩:“骡车试过了,盐壳地吃重不打滑,就是车轴得再抹层羊油——刚才听见‘吱呀’响,盐气侵蚀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