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章:界碑祭礼(至元三十二年秋?湖心岛)
至元三十二年秋分前夕,湖心岛的祭碑筹备已近尾声。脱脱命汉地厨役王掌柜备 “汉家礼馔”:精选汾酒(需埋入冻土半月去燥)、太牢(整牛需去蹄留尾,按《礼记》规制摆放)、五谷糕(青稞、燕麦混合蜂蜜蒸制,取 “五谷丰登” 意)。王掌柜在《祭品清单》标注:“酒需三坛,一坛献祭,一坛分饮,一坛封藏待来年祭典。”
蒙古千户帖木儿负责草原祭品:“需取乌珠穆沁的纯白马奶(清晨挤的第一桶奶,最纯净)、风干羊肉(选当年羯羊,腌制百日以上)、奶豆腐(用皮囊发酵三日,呈蜂窝状为佳)。” 他亲自检查奶食:“奶豆腐需切块如骰子,象征部落团结如磐石。” 藏地喇嘛罗桑坚赞则带来酥油花(用酥油捏塑莲花、宝瓶,需在低温下制作,防融化)、青稞酒(加入藏红花,色如琥珀)。
使虎部落首领巴图献上 “兽骨礼器”:虎骨雕刻的祭勺(勺柄刻部落图腾)、驯鹿皮缝制的祭品垫(边缘缀铜铃,晃动发声驱邪)。筹备官张谦核对祭品:“汉重礼,蒙重实,藏重洁,部落重诚,四者齐备,方合祭典要义。” 他命人在界碑四周设祭台(汉白玉台三层,象征天、地、人),台布用黄绸(元代祭祀正色),四角压青石镇纸(防风吹动)。
祭典前一日,礼器按 “方位礼制” 陈设:界碑正面(南向)摆汉地礼器(青铜鼎、爵、俎),鼎内盛太牢肉,爵中注汾酒,俎上陈五谷糕;东侧摆蒙古礼器(银碗、皮囊壶、木盘),银碗盛奶豆腐,皮囊壶装马奶酒;西侧摆藏地礼器(酥油灯、青稞酒壶、铜盆),酥油灯燃松脂(无烟,香气清冽);北侧摆部落礼器(虎骨勺、兽皮垫、猎刀),猎刀刀鞘朝内,示和平。
李老栓带着石匠调整祭台高度:“碑高三丈,祭台需高五尺,人与碑的视线平齐,显恭敬而不卑微。” 礼器间距严格按 “礼度”:鼎距爵三尺,碗距壶两尺,灯距盆一尺,“疏而不松,密而不挤,合乎礼法”。张谦检查时发现蒙古银碗位置偏斜,立即纠正:“方位错则礼不顺,礼不顺则神不悦,分毫不能差。”
入夜后,祭台四周挂防风灯(羊皮灯罩,透光防风),士兵轮流守夜,严禁闲人靠近。守夜兵卒赵小五记录:“亥时风起,吹动黄绸,立即加固镇纸;子时检查酥油灯,添油三次,确保不灭。” 这些细节确保祭典器物在秋分晨露中完好无损。
祭典核心的 “三文祭文” 由三位文士执笔:汉文祭文由翰林院学士耶律文撰写,用正楷书写,辞藻典雅(“维岁在甲午,秋分吉辰,谨以牲醴,祭我北境界碑……”);蒙古文祭文由怯薛书记官帖木儿撰写,用回鹘式蒙古文,语句质朴(“长生天见证,石碑为记,冰海为界,永保安宁……”);藏文祭文由罗桑坚赞撰写,用乌金体,含祈福咒语(“嗡嘛呢叭咪吽,愿三宝护佑,人畜兴旺,风雪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