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章:盟誓永固(至元三十年春?斡耳朵祭天坛)
至元三十年的春风拂过斡耳朵,将祭天坛的柏枝吹得沙沙作响。拔都的西征军踏着残雪归来,三万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甲胄上的冰霜在阳光下融化,反射出细碎的金光。最前的拔都身披银甲,甲片上的战功刻痕(每道代表攻破一城)清晰可见,他胯下的河西骏马鞍鞯绣着 “西征全胜” 四字,是忽必烈御赐的荣耀。
斡耳朵的军民早已列队等候,牧民们捧着马奶酒,汉地文吏捧着史册,术赤系诸王穿着朝服,按等级分列道路两侧。当拔都的马队经过时,牧民们泼洒奶酒,文吏们高声诵读《西征功颂》(耶律铸撰写,记录攻破基辅的功绩),孩童们则追着马队奔跑,捡拾骑兵掉落的罗斯银币 —— 那是拔都特意让士兵撒的 “凯旋钱”,与民同乐。
萧虎站在祭天坛下迎接,他身着玄色朝服,腰间佩着拔都所赠的罗斯弯刀,刀鞘上的宝石在春光下闪烁。“拔都汗辛苦,” 两人双手相握,掌心的老茧(萧虎的是握笔与刀柄的痕迹,拔都的是握马鞭与战斧的痕迹)相触,无需多言便懂彼此的艰辛。拔都指着身后的脱脱:“这小子在基辅立了功,亲手擒了罗斯大公。” 脱脱上前行礼,身形比去年挺拔许多,眼中多了战场的历练。
祭天坛用青石砌成,共三层,每层九级台阶,坛顶的铜鼎高五尺,鼎耳铸着 “日月同辉” 纹样,是斡耳朵最神圣的器物。工匠们早在三日前便开始清理坛身,用桑皮纸擦拭青石板上的污渍,将去年祭祀残留的柏枝灰烬扫入陶瓮,埋于坛侧(按蒙古礼,灰烬需归土,以示敬畏天地)。
续盟仪式的祭品已备好:拔都带来的罗斯弯刀(基辅城主佩刀,嵌着红宝石)放在左侧红绸案上,萧虎准备的 “镇西炮” 模型(按实物缩小十倍,铜制,能发射小石子)置于右侧,中间的青铜盘里盛着马奶酒、麦饼、忍冬花(完颜雪最爱的花,取 “忠勇护盟” 之意),全是汉蒙合璧的祭品。
忽里台大会的长老们穿着貂皮袍,在坛下检查仪式流程:“先焚柏枝告天,再交换信物,接着续盟宣誓,最后行三跪九叩礼。” 长老之首的蒙哥(与成吉思汗之弟同名,非大汗)对萧虎与拔都道:“盟约十年一续,此次续盟需在坛侧凿‘永固’二字,以示天地为证。” 这是新增的环节,比单纯的口头盟誓更具约束力。
辰时三刻,祭天仪式正式开始。拔都与萧虎拾级而上,靴底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每级台阶都刻着前次盟誓的年份(“至元二十年”“至元三十年”)。坛顶的铜鼎已由长老点燃柏枝,青烟袅袅升起,与春风交织,仿佛在向苍天传递盟誓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