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 章:虎首骨朵(至元二十九年春?军器坊礼器监)
军器坊的油灯将锻炉映得通红,王铁匠正用长钳夹着虎首坯料,第三次浸入冷水缸,“滋啦” 一声白雾腾起,水面浮起细碎铁屑。这西域镔铁需经 “十二次淬火”:先烧至通体赤红(需柴火持续两刻钟),再入水冷却(水温需保持在冰点以上,防裂),如此往复,直至铁料断面呈现暗花如流水 —— 这是《军器监礼器考》记载的 “镔铁成纹” 标准。第七次淬火后,他用钢刷打磨表面,铁屑簌簌落下,露出的暗纹已初具虎首轮廓。
锻炉旁的青石案上,整齐码放着十二块淬火记录牌,每块刻着 “第几淬、火候、水温”,王铁匠每完成一次就翻转一块,“少一次淬火,” 他对学徒赵二毛道,“虎首就经不住草原风沙,” 去年有柄骨朵因偷工减料,三年便锈蚀不堪。工坊的《锻冶册》详细记录:“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镔铁二十斤,淬火十二次,” 监工用朱笔圈注 “合格”,与拔都盟誓的礼器预算一一对应。
赵二毛捧着盛满狼牙的木盒走来,每颗牙都用桑皮纸包裹,标注 “阿尔泰山雪狼,左犬齿”。周显用骨尺量狼牙长度:“需三寸以上,” 太短则显小气,太长又失衡,他从中选出四颗最锋利的,“拔都部族以狼为图腾,” 这狼牙需刻微型狼纹,既是敬意,也是同盟的象征。雕刻匠取来细錾刀,在狼牙根部刻下螺旋状狼纹,每圈纹路间距一分,深半厘,“需刻九圈,” 对应草原九部同盟的古制。
狼牙镶嵌前要经 “三处理”:用盐水浸泡三日去腥味,涂桐油防潮,裹丝线防滑。王铁匠将狼牙嵌入虎首虎口时,特意让齿尖朝外,“既显威严,” 他调试角度,确保四颗狼牙对称分布,“又防磕碰断裂。” 周显检查后点头:“图腾需鲜活,” 这狼牙不仅是装饰,更是拔都见物知意的信物,每道纹路都藏着同盟的深意。
礼器监的另一侧案上,黑檀木柄正被反复打磨,赵二毛用细砂纸顺木纹擦拭,直至木面光滑如镜,“需磨出包浆,” 周显示范用手掌反复摩挲,这是让木柄更耐用的古法。木柄外层要裹鲛鱼皮 —— 这是从泉州港运来的深海鱼皮,用芒硝腌制后柔软坚韧,王铁匠用骨胶将鱼皮粘在木柄上,接缝处压出细密褶皱,“防滑且握感舒适,” 拔都挥舞时不易脱手。
木柄尾端的铜箍由铸铜匠特制,直径三寸,厚三分,表面刻 “至元二十九年春造”,字体为八思巴文与汉文并列。周显用卡尺量铜箍内径:“需比木柄粗半分,” 加热后套入木柄,冷却后自然收紧,“百年不松动,” 这是从宋代《营造法式》借鉴的 “热套法”。铜箍内侧暗藏玄机,刻着微型 “镇北司印”,需放大镜才能看见 —— 这是防仿造的第一道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