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章:粮道护航(至元二十六年?和林至漠南粮道)
和林常平仓的青石板路上,粮车轱辘声打破晨雾,三百辆牛车按 “十车一队” 排列,每队头车插杏黄旗,旗面绣 “和林仓” 三个汉文大字,旗角缀铜铃 —— 这是至元二十三年定下的 “军粮调运旗制”。仓吏老周带着三十名粮夫验粮装袋,粟米需经 “三筛三簸”,每石杂质不得超过三合,符合《农桑辑要》“仓储出库标准”。他的验粮勺长三尺,勺底有七孔,筛出的砂石需记入《粮质册》,由仓官与粮队管事共同画押。
虎卫营的甲士在仓外检查粮车,车辕的铁箍需每三寸一道,车轮辐条为十二根,符合 “军粮车坚固标准”。每车装粮三十石,麻袋用麻布与驼毛混纺,袋口缝有布条,写清 “和林仓至漠南军镇”“至元二十六年六月调” 等字样。萧虎亲临督查,手指戳进麻袋检验虚实:“去年塔塔儿部劫粮,” 就是因麻袋过薄漏出粟米,“今年的袋布要加厚二分,” 他翻看《粮车检修册》,每辆车的轴瓦都需涂漠北牛油,“确保日行五十里无故障。”
粮队的标识匠人在车侧绘制纹样,狼首纹用朱砂勾勒,狼耳内刻蒙古文 “军”,虎纹用墨笔描绘,虎目嵌黄铜钉 —— 这是 “虎卫护粮” 的象征,与和林符牌库的 “狼虎合符” 规制一致。“每车的狼首虎纹需对称,” 匠头对徒弟道,狼首居左,虎纹在右,间距一尺三寸,“与萧大人的虎符纹样严合,” 这是防止盗匪伪造粮车的关键。
“虎臣令” 木牌悬挂于每车车尾,牌面为梨木材质,刻八思巴文与汉文 “护” 字,牌侧钻七孔,穿红绳与车辕相连。木牌的含硫量经检验达二分二厘,与虎卫营的甲胄磁石产生共振,便于夜间识别。萧虎取来一块木牌,与自己的虎符贴近,牌侧的铜钉立即微微颤动:“这是西域工匠的技法,” 比中原的漆牌更难伪造,“沿途站赤见此牌,” 需优先提供补给,不得延误。
那拉珠尔将五百虎卫营分为五队,按 “前探、中护、后卫、侧防、机动” 配置。前探队二十人骑快马,持七石弓,箭簇涂荧光粉,负责前方十里侦查,遇情则放响箭:一红示警,二红求援。中护队三百人随粮车行进,甲胄的虎纹与粮车标识呼应,腰间虎符可核验沿途关卡。后卫队五十人殿后,检查是否有粮车掉队或遭袭迹象,他们的铁蒺藜需每五里布撒一次,蒺藜尖含硫量与粮车标识一致。
萧虎在沙盘上推演路线:“克鲁伦河渡口是险地,” 去年有盗匪在此设伏,“需派侧防队提前占领高地,” 用望远镜(西域传入)监视河面。机动队百人驻中途驿站,随时接应各队,驿站的马厩需备三十匹快马,草料掺胡麻以增耐力。“每队需带《粮道舆图》,” 图上的危险地段用红笔标注,“遇袭时按‘环形防御’结阵,” 粮车在外,甲士在内,这是从西域援军学来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