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丝路轨(至元二十四年?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夯土官道宽一丈二尺,按 “三十里一驿” 铺设,每座界碑高七尺,碑阳刻蒙古文 “?????”(站赤),碑阴刻汉文 “驿路”,碑心嵌铸铁信标,含硫量二分二厘 —— 与和林符牌库的基准完全一致。“蒙古驿卒掌拓路,” 站赤提领帖木儿对商队首领道,夯路的石碾刻狼首纹,每碾需使路面沉降三分,“汉人吏员司碑刻,” 界碑的汉字笔画深度二分三厘,与《营造法式》“碑刻标准” 吻合,“波斯工匠校轨距,” 铜尺量着车辙宽度,同时标蒙汉波斯单位,“三方画押,方得通行。”
忽必烈的手指抚过界碑的信标凹槽,槽内刻着驿路至和林的急递路线,每站标注 “马递一日行百里”。“至元十九年的商路,” 他忽然道,案上的《丝路旧档》用羊皮纸装订,“因界碑只用单文,” 档册边缘有波斯商人画的问号,“导致迷途商队十七支,” 他的目光扫过正在校准的碑体,“今日双语并刻,” 他的声音,“需让驼队与马车,” 他的手指,“在同一轨距上前行。”
商队按 “蒙三汉二西一” 建制组成:蒙古千户孛罗掌驼队调度,三十峰骆驼按 “每驼载三百斤” 编队,驼铃刻站赤编号 “西 - 103”;汉人商主王德管货物登记,账簿用 “两 - 斤 - 尺” 记录,丝绸与瓷器分装有序;波斯向导赛义德领路线规划,手中的星图同时标北斗与波斯星群。“蒙古护卫带七石弓,” 帖木儿检查兵器,箭簇含硫量二分一厘,“汉人账房持市舶司牒,” 文书钤 “河西务关” 印,“波斯译员备三方语手册,” 其中 “交易” 对应蒙古文 “?????” 与波斯文 “?????”,“缺一不可。”
忽必烈望着商队的载货清单:蒙古的皮毛、汉地的茶叶、波斯的乳香,按 “十斤皮毛换五斤茶”“三斤乳香抵一匹绸” 的比例分装,清单骑缝处盖着 “丝路互市” 合璧印。“去年西域商队私贩铁器,” 他对萧虎道,案上的《缉私录》记着 “无市舶司牒者充公”,“如今每车货物,” 他的目光扫过验货的驿卒,“需经蒙汉西三方核验,” 他的声音,“让驼铃与车辙,” 他的手指,“都走在规矩里。”
赛义德指着界碑的蒙古文 “长生天庇佑”,字迹按回鹘式蒙古文书写,笔画间的凹槽藏着微型驿路图:“此句对应波斯文‘??? ?????’(真主保佑),” 他的手指划过碑阴汉文 “天命所归”,“与中原‘皇天眷命’同义,” 碑侧的暗格藏着双语对照册,其中 “庇佑” 与 “眷命” 都注 “统属中枢”,“三者虽文异,” 他的验矿镜照过碑心,镜中显形相同的矿质结构,“实则同表‘丝路归大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