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圣张大山力排众议,在皇家农庄试种“神粮”大获成功后,两年光阴如流水般悄然逝去。这两年,大宁帝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富足。
三种亩产数千斤的“神赐之粮”——土豆、红薯、玉米,在皇帝的至高意志与安国公府雷霆万钧的执行力推动下,掀起了一场席卷天下的绿色革命。
从北境的荒沙戈壁到西南的湿热山区,从东海之滨的盐碱地到西北的黄土高原,昔日的不毛之地尽化作堆金砌玉的丰饶粮仓。
千百年来如梦魇般缠绕这片土地的饥荒,终于被彻底斩断,化为历史尘埃。
当生存不再是每日醒来的头等大事,一颗名为“文明”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汲取无尽滋养,疯狂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光芒。
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这一场粮食革命的洗礼下,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满足,礼节、文化、乃至梦想,逐渐取代了填饱肚子的原始渴望。
大宁启元二十七年春,南阳府青阳县。
老农张三锄蹲在田埂上,吧嗒抽着旱烟,脸上深刻的皱纹里盛满满足的笑意。
眼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土豆田,紫色花朵在春风中摇曳,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预示着地下的丰收盛景。
身后,一座青砖黛瓦的二层小楼巍然耸立,飞檐翘角,气派不凡。
院子里,几只肥硕的母鸡悠然啄食,咯咯的叫声与春日的鸟鸣交织,平添了几分田园诗意。他的七岁小孙子,穿着“青石布艺”出品的崭新棉布学童服,背着小书包,蹦跳着从院里跑出,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爷爷,俺上学堂去啦!”小孙子脆生生的声音在田间回荡。
“去吧去吧!”张三锄笑呵呵挥手,烟袋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好好听先生的话,学一身格物大本事,咱老张家等着你光宗耀祖!”
小孙子蹦跶着远去,背影消失在村口的小路上。
张三锄的目光重新投向那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二十年前,一家人挤在破旧的泥坯房里,冬日漏风,夏日漏雨,每日为几口稀粥发愁。那时的佃户生涯,辛苦一年,交完租子后,剩下的粮食连半年都撑不过,常常要靠野菜树皮果腹。村里但凡有个灾年,饿殍遍地的惨象便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