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赞叹。
但,唯一的问题是——人。
“安国公,”皇帝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你这份蓝图,固然是好。但,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怕是……不亚于一场北伐啊。”
“单靠那些‘以工代赈’的灾民,怕是十年也难以完成吧?”
“陛下圣明。”张大山躬身道,“臣,也正为此事而来。”
“臣今日,斗胆,向陛下,请一支兵。”
“请兵?”皇帝愣了一下,“如今北境已定,四海升平,安国公要兵何用?”
“陛下,”张大山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皇帝,一字一句地说道,“臣要请的,非是征伐之兵。”
“而是……建设之兵!”
“臣恳请陛下,下旨,从北伐凯旋的四十万大军之中,抽调精锐十万!”
“暂时,放下刀枪,拿起锄头与铁锹!”
“以军旅之建制,以雷霆之效率,开赴天南、云梦两大灾区!”
“与当地百姓,军民一心,并肩协作!”
“共同,投入到这场,重建家园的……伟大工程之中!”
“什么?!”
皇帝宁宣宗听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霍然从龙椅之上站起,脸上写满了震惊。
“安国公!你……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让朕的百战精锐,去……去当修河堤、挖沟渠的民夫?”
“这……这成何体统!自古以来,何曾有过如此先例?”
“这要是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我大宁,竟要靠兵卒,来做此等苦役?”
“更何况,”他皱眉道,“将士们刚刚浴血归来,正该是加官进爵、解甲归田、享受荣耀之时。此刻再派他们去那满目疮痍的灾区,从事如此繁重的劳役,怕是……会引兵变啊!”
皇帝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让军队参与地方建设,尤其是在和平时期,这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也极其敏感的事情。
稍有不慎,便可能动摇军心,甚至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陛下,请听臣一言。”
张大山却是不慌不忙,似乎早已料到皇帝会有此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