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林正德的猛烈攻势,太子李承乾面色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他知道林正德此举,不仅针对秦朗,也是对他这个监国太子的试探和挑战。
他先是镇定地听完了所有弹劾,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扫过殿中众人,尤其是那些中立派的官员。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镇国公北伐有功,然军费开销巨大,国库空虚,确是事实。至于镇国公是否功高震主,蓄意煽动民意,这更需细细考量。”李承乾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既没有全盘否定弹劾,也没有立刻倒向秦朗。
他先是安抚了那些担忧国库和民生的官员,表现出他的“体恤民情”。然后,他话锋一转:“然镇国公对大晋的忠心,本宫素来深信不疑。北境之乱,困扰我大晋数十年,镇国公力挽狂澜,解除边患,此等功绩,岂可轻易抹杀?”
李承乾接着说道:“至于国库空虚,乃是多年积弊,并非镇国公一人之责。镇国公在北境推行的归化政策,虽然耗费巨大,但其长远意义,本宫以为,将远超眼前耗费。若能换来北境数十年太平,何乐而不为?”
他将话题引向了弘平帝。
“父皇曾多次赞扬镇国公的远见卓识,也曾亲口承诺,支持镇国公在北境的一切举措。”李承乾语气一顿,“如今父皇抱恙,本宫监国。诸位爱卿的担忧,本宫理解。但关于镇国公的功过是非,以及他所推行的各项政策,事关重大,本宫以为,不宜仓促下定论。”
他最终做出决定:“镇国公凯旋劳累,弹劾之事,暂且搁置。待父皇龙体康复,再由父皇圣裁!”
这无疑是一招“太极推手”。李承乾没有直接驳斥林正德,而是将球踢给了弘平帝。这既维护了秦朗,又没有直接与林正德撕破脸,还显得自己“孝顺”和“谨慎”。
然而,李承乾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拖延。林正德不会善罢甘休。他散朝后,立刻秘密召见了秦朗。
在早朝结束,李承乾召见秦朗时,秦朗已经对此刻的局面了然于胸。
“秦公爷,林相此番攻势,来势汹汹。本宫虽暂时压下,但他们绝不会罢休。”李承乾面露忧色,“他们下一步,恐怕会私下串联,甚至煽动舆论,给您扣上更大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