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朗凯旋后的第三日,一则震惊朝野的消息传出:弘平帝在早朝时突感身体不适,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幸得随侍太医及时诊治,才勉强支撑到散朝。当日下午,弘平帝便宣布抱恙休养,并下旨命太子李承乾监国,暂时代理朝政。
这道旨意如同平地惊雷,让原本就波诡云谲的京城,瞬间陷入更深的漩涡。
弘平帝的身体一向康健,虽年事已高,但从未有过如此严重的病况。此刻突然抱恙,并将监国大权交予太子,无疑释放了许多信号。有人猜测是弘平帝年迈体衰,龙体渐衰;也有人怀疑是林正德等人在暗中搞鬼,意图架空皇帝,为自己的势力铺路。
无论真相如何,太子李承乾的权力陡然提升,而这也意味着,围绕着秦朗的斗争,将从皇帝亲自掌控的局面,转变为太子与林正德两大势力之间的直接对抗。
林正德得到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知道,这是他最佳的机会。弘平帝抱恙,太子监国,而太子与秦朗关系匪浅。只要他能成功构陷秦朗,削弱其势力,不仅能清除一个巨大的威胁,更能给太子一个下马威,甚至影响太子的储位。
他立刻召集党羽,密谋新的攻势。
弘平帝抱恙的第二日,林正德便迫不及待地发起了攻势。
早朝之上,在太子李承乾主持下,林正德一党集体发难,矛头直指秦朗。
首先是户部侍郎王景,他痛陈秦朗在北境耗费巨资,军费开销巨大,导致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他拿出一份份看似详尽的账目,指责秦朗“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甚至暗指秦朗中饱私囊。
“太子殿下!镇国公北伐固然有功,然其耗费之巨,国库已然空虚!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臣以为,此等无度之举,非社稷之福也!”王景慷慨激昂地说道,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
紧接着,御史中丞张诚出列,他指责秦朗“功高震主,结党营私”。他列举了秦朗收服漠北部落后,将部分降卒编入玄甲卫,又在军中提拔亲信,甚至秦朗凯旋时百姓夹道欢迎的盛况,都被他歪曲为“秦朗有不臣之心,蓄意煽动民意,意图谋反”。
“太子殿下!镇国公声望之隆,已远超陛下!其党羽遍布军中,又深得民心,长此以往,恐动摇我大晋江山社稷!臣以为,当立即削其兵权,夺其封地,以保皇权稳固!”张诚声嘶力竭地喊道。
随后,其他党羽也纷纷出列,或指责秦朗对巴图蒙克“妇人之仁”,导致哈丹巴特尔叛乱;或指责秦朗在北境建立的“归化”政策是“引狼入室”,迟早会反噬大晋。
一场蓄谋已久的弹劾风暴,铺天盖地地向秦朗袭来。林正德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舆论和朝堂压力,彻底打压秦朗的声望,削弱其权力,甚至将其赶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