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还不足两岁,却像个执着的“万物命名师”,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一心要知晓这世上所有东西的名字。
在他的小世界里,有着一套自己的命名逻辑。凡是四只脚、一身毛,还会走动的东西,他统称其为“狗狗” 。可要是同样的特征,却长着特别尖的耳朵和鼻子,那就得叫“狐狸” ;要是个头比较小,叫起来声音“喵呜喵呜”的,自然就是“猫咪” 。他认真地给这些事物分类,那股子执着劲儿,仿佛在搭建属于自己的认知小王国,每一个命名都是他探索世界的小勋章。
那本汉声出版的小百科,原本是用各种插图解说动物演化过程的,根本不是给两岁孩子看的书。可架不住里面图画多呀,小安安就认定这整本书是为他画的,每天都要去翻翻摸摸。书立起来有他一半高,精装封面特别沉重,他却总是费尽力气,用那肉乎乎、圆滚滚的姿态,把书从卧房拖到客厅里去。拖一趟下来,气喘吁吁的,把书摊开在地上,自己整个人可以趴在上面,像找到了专属的小天地,要和这些奇妙的图案来一场深度对话。
有一回,安安的小手指执着地指着书上画的一个奇怪东西,仰着小脸,热切地问:“什么?” 我凑近书本,看了又看,实在摸不着头脑,只能说:“不知道哩!老天,怎么有这样的东西!” 安安不太高兴了,小手指固执地停在那里,带着点责备的口气,大声又问:“妈妈,什么?” 我只好又低下头去细看,原来那东西有着老虎的头、狗熊的身体、豹子的脚,模样怪异得很。
我不得已地说:“这东西叫做怪物。” 安安慎重地重复一次:“外物!” 满意地点点头,翻过一页,又指着书上一个角落,“妈妈,什么?” 我一看,是个猪头象身的东西,忙站起身来,说:“怪物,宝宝,都叫怪物。你来喝杯热牛奶好不好?还给你加华田!” 想借着热牛奶转移他的注意力,可这小家伙对世界的好奇哪是这么容易被打断的呀,不过那一刻,看着他认真求知的小模样,又觉得可爱又有些无奈,这就是孩子呀,对未知充满了无尽的探索欲。
有时候,给安安介绍世界的过程,满是意想不到的曲折与美好。三个月前,我带着安安来到台北的龙山寺前,庙廊柱子上盘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长长的身躯绕着柱子转。安安指着龙突出的彩腹,惊喜地扯扯我的裙角,“妈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