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境的商业蓝图
飞机降落在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时,林默正对着舷窗外的天空出神。云层之下,这座热带城市的轮廓逐渐清晰,金色的佛塔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密集的楼宇间点缀着茂密的绿色。他身旁的营销总监陈曦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林总,快到了。”
林默回过神,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屏幕里是他们准备了三个月的东南亚市场调研报告。从莫干山的那座老宅院到如今横跨民宿、酒店与景区的综合性企业,十年时间足以让一个青涩的创业者蜕变成目光沉稳的企业家。但此刻,他手心仍微微出汗——这次跨国拓展,是企业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冒险。
一、曼谷的初次会面
泰国旅游局会议室里,空调冷气开得很足。林默调整了一下西装领口,看着对面坐着的泰国最大旅行社“暹罗之旅”的高管们。翻译将他的话逐句转译:“中国每年有超过三千万游客出境游,其中东南亚是首选目的地。但我们发现,市场上缺乏深度融合中泰文化的产品——比如在清迈的兰纳风格民宿里体验中国茶艺,在曼谷的夜市之旅中加入川菜烹饪教学。”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切换出莫干山民宿的照片:青瓦白墙的庭院里,穿着汉服的服务员正为外国游客冲泡龙井茶。“这是我们在国内的运营模式,将在地文化与中国元素结合,形成独特的体验场景。”
暹罗之旅的CEO颂猜举起手,他操着略带口音的中文:“林先生,泰国游客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北京、上海和长城。如何让他们相信,去贵州的山区也能获得优质体验?”
林默早有准备。他播放了一段视频:贵州景区里,苗族村民教中国游客跳芦笙舞,而旁边的玻璃茶室里,外国游客正学习用毛笔写字。“文化是双向的。我们在贵州的景区专门设置了‘文化交换站’,中国游客可以学苗绣,外国游客能体验书法。这种互动感,是标准化旅游产品无法替代的。”
会议结束时,颂猜主动握住林默的手:“下周我想带团队去中国实地考察。如果你们的景区真有视频里的活力,我们可以先从‘中泰文化双体验’线路开始合作。”
走出会议室,陈曦兴奋地说:“没想到这么顺利!”林默望着街上穿校服的学生们,笑着摇头:“这只是开始。泰国人重视人情,下周的考察才是关键。”
二、吉隆坡的文化共鸣
马来西亚的合作洽谈选在双子塔下的一家咖啡馆。对方是家族经营的“南洋旅游”,第三代继承人李伟明刚从英国留学归来,对中国市场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