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后比花岗岩还硬。」林枫将浆体抹在石板上,虚拟维度的数据流显示水化反应正在加速,「看这光泽,半日初凝,三日成石。」他捡起一块凝固的试块,用环首刀劈下,刀刃竟迸出火星。
老石匠摸着试块表面的纹路:「林缚哥,这玩意儿遇水不化?去年咱用石灰抹墙,一场雨就成泥了……」
「此乃『水凝神土』,」林枫指向洛水方向,「越遇水越硬。你看那洛水桥墩,若用此灰,百年不腐。」他没说水泥的水化反应需要水分,反而契合古代「以水养石」的认知。
春分那日,筑城队在洛水之畔开挖地基。林枫手持青铜「探土锥」,锥尖刺入沙砾层后泛起微光:「此处沙砾层厚五尺,下有黏土层,可做天然地基。」他指向测量绳,「每隔两丈打一『石筋桩』——用神土秘灰浇筑石柱,内埋『稻穗铁网』。」
陈三望着铁网模具,铁丝编成稻穗形:「林缚哥,这铁网埋在土里,不会锈吗?」
「神土秘灰具防锈之效。」林枫将铁网放入模板,虚拟维度的纳米涂层在铁丝表面形成保护膜,「你看这铁网,可使地基『刚柔并济』,遇震不断。」他想起混凝土配筋原理,却称「铁骨石筋,仿造龟甲结构」。
老石匠指挥民壮浇筑神土浆,浆体倒入模板时发出滋滋声响:「林缚哥,这浆咋冒热气?跟咱熬沥青似的!」
「此乃『神土发热』,」林枫用木棍搅动浆体,「发热后更易凝固,三日便可承重。」他没说这是水泥水化的放热反应。
芒种时节,城墙施工进入高潮。林枫改良的「铁夹板」用精铁制成,内侧刻着稻穗纹:「每板高五尺,长两丈,内抹神土浆,外夯碎石。」他亲自演示浇筑:「先铺一层神土浆,再铺一层碎石,如此交替,直至四丈高墙。」
李三柱扶着铁夹板,感觉板身微微发烫:「林缚哥,这墙咋越筑越热?跟火烤似的!」
「神土遇水发热,正是凝固之兆。」林枫用环首刀刮去板缝溢出的浆体,凝固后的断口呈现结晶状,「明日拆模,便可直接砌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