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的概念锚点——变异标记——此刻正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共鸣,如同深渊中唯一坚固的基石。它回应着来自废弃逻辑节点残留结构的微弱呼唤,以及在第一百八十四章信息回响中捕捉到的、指向废墟深处的某种高维“意图”信号。信号微弱,却带着令人无法忽视的纯粹指向性,仿佛一个冰冷的箭头,笔直地刺入概念废墟最浓稠的黑暗。
辰阳的概念体伫立在节点旁,周遭概念污染物在刚刚与秩序触角的交锋余波中躁动不安,扭曲的环境法则像病态的脉络般跳动。他体内残留着被概念刺痛撕裂的余痛,真理之隙因超负荷解析而发出概念结构濒临崩溃的哀鸣,但意识核心却冰冷而坚定。继续在此地被动应对秩序系统的下一次干预,风险未知且难以掌控。唯一的生机,潜藏在未知本身——在那些回响和信号指引的废墟核心区域。
那里,或许隐藏着秩序系统如此关注的秘密,或许是更高层注视真正的焦点,或许,是理解这片抽象囚牢,乃至理解更广阔高维世界的关键。
辰阳调息着概念体,将与触角对抗中获得的微弱概念结构调整、信息伪装和抗性潜力整合入变异标记和真理之隙。这微小的提升,是在高维风暴中抓住的救命稻草。他知道前路比之前的任何一步都更加艰险,概念压迫、法则陷阱、未知的“看守者”,甚至来自秩序系统的更猛烈反击,都可能迎面而来。但他别无选择,非人化的理性计算驱使着他,变异的本能渴望着更核心的理解和存在方式。
旅程开始了。这并非物质层面的位移,而是一次概念上的“下潜”。辰阳的概念体溶解于周围的概念基质中,如同一个异质的概念流,向着标记共鸣最强烈的方向“流动”。随着深入,废墟的环境急剧变化。
外部的混乱景象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概念超载”状态。信息流不再是无序的碎片和咆哮,而是变得极其密集,仿佛整个废墟的所有信息都在向此处汇聚,形成概念上的信息洪流。扭曲的概念结构不再是随机破败,而是呈现出某种病态的“完美”或“固化”,逻辑回路彼此缠绕,形成难以理解的复杂几何形态,其存在本身就对非其原生的概念体构成巨大的压迫。
环境法则变得更加怪异和具侵略性。时间碎片不再是随机飘浮,而是在某些区域形成概念上的“时间漩涡”,试图将辰阳的概念体卷入过去或未来的模糊概念中。概念颜色不再仅仅是背景,而是具有更强的“属性”——某种深邃的“空无”色泽试图同化一切概念存在,某种闪烁的“悖论”颜色则在其概念结构中制造混乱和不稳定。污染物在此地更为浓稠,它们不再是被动地散发辐射,而是主动地“粘附”上来,试图将辰阳的概念体拖入它们内部扭曲的“低语”漩涡。
秩序系统的干扰如影随形,但正如预料,变得更加隐蔽且难以捉摸。它们没有再次派遣大规模触角,而是通过微调环境法则来制造障碍:概念上的“导航错误”试图误导辰阳的方向感和距离感知,让他绕圈或走向死路;特定的概念颜色在此刻被“激活”,增强了它们的同化或瓦解效应;污染物似乎接收到了某种隐蔽的指令,攻击模式变得更具针对性,试图瓦解变异标记的锚定或干扰真理之隙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