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名的刘基,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越过李善长,走到前方,面无表情地盯着大门上的一圈圈年轮木纹出神。
他想不明白。
都到了这种地步,李善长为何还要硬撑着留在京城。
难道是怕自己手握弹劾大权,弃了官职以后,被自己暗算?
别看现在李善长效仿他的所作所为,他却是不齿李善长当初为了一己私欲,气量狭小不能容人,从而做出赶尽杀绝的事。
“请诸位放心,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在,绝不会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老夫还要替陛下多卖力气,将功折罪呢!”
李善长的视线,在文武百官身上,一一扫过。
那些揭发李家人犯事的朝臣,还有想着落井下石的人们,纷纷心虚地低下头。
前者暗中后悔,后者开始犹豫。
李善长将这些人的反应,全部收入眼里,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心里不屑地冷哼一声:想趁我病要我命,也要看看你们有几斤几两!
就在他准备再多说几句,敲打敲打众人时,门扇提前打开。
“百官觐见!”
不少人暗中松了口气,鱼贯而入。
来到奉天殿内,众人行完礼。
本来打算直接说正事的朱元璋,不得不专门问候,下面站着的这位大明开国老功臣,也是曾被他誉为第一功臣的淮西老大哥,李善长。
“韩国公身体不适,咱上次去看的时候,楼御医说让你应该多卧床休息,咱还想着,说免了你今日上朝觐见,没想到你竟然提前来了。”
朱元璋以为自己能看见李善长请假的奏本。
结果看到本人硬撑着上朝。
感觉一天的好心情,都烟消云散了。
李善长的腰都弯了,可骨子却比钢铁还要硬,也不知道到底在坚持什么!
“多谢陛下记挂,老臣这几日,见太子殿下将府上无辜的女眷幼童,还有不涉朝政军队的侄孙,查明无罪后,放归府上,知道不是有人构陷,而是府上那些人,借着老臣的名声去招摇撞骗,为非作歹,老夫心结已解,日日见好,如今已经能下地行走,为陛下分忧,将功折罪了。”
行。
朱元璋还想着,借生病的理由,把太常寺卿一职,交给别人暂代。
暂代着暂代着就能让李善长赋闲在家呢。
结果李善长先把好听的话说在前头了,真是能屈能伸。
朱元璋不禁看了一眼儿子。
标儿啊标儿,你的手段还是太嫩了些,人家反过来利用,故意挑衅你呢。
朱标当然听得出来,李善长话里有话,他也不是争一时输赢与长短的人,为了避免李善长等会儿再死皮赖脸的开始诉旧情,立即站出来,拱手一拜。
“父皇,儿臣已派了陆百户,查明了句容县军田的具体情况,应天府境内的将士,户籍与家庭情况已核实完毕,锦衣卫调查期间,当地百姓主动询问起,下一次朝廷征兵的时间,各地官府,都收到了许多百姓的投名状,想要为自家孩子报名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