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朱元璋面色古怪地叹了口气。
“他不是来求情的。”
“他还真来了?”
马皇后愕然。
朱元璋重重地点了点头。
不仅来了。
还大张旗鼓的来了,一副来了就赖着不走的架势。
“咱都给他机会,让他借故病退了他还不退,妹子,咱仁至义尽了。”
朱元璋想不明白。
这京城,这朝堂,没有了李家子弟让李善长拼死庇护,还有什么值得李善长留恋呢。
李善长啊李善长。
老先生又不是你李善长,不会结党抱团,对你李善长赶尽杀绝。
告老还乡,去凤阳老家陪儿子抱孙子不好吗?
强弩之末为何还要硬撑呢?
……
午门外。
李善长拖着病体,赶在文武百官之前,第一个来到这里,等着上早朝。
当了这么多年的臣子,这是李善长上早朝最积极的一次。
那消瘦的身形,还有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得体微笑,引来了所有人的侧目。
面对一些人幸灾乐祸的面孔,还有不怀好意的打量,李善长恍然想到三年前,刘基告老还乡,被构陷罪名,逼着从温州回京时,强撑着病体前来上朝的情形。
简直和他此时,如出一辙。
但不同的是,刘基为人孤傲,不肯向当时权势如日中天的自己和淮西功勋低头,他不同。
他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薛尚书好。”
“刘尚书好。”
面对李善长主动打招呼,薛祥和刘仁先是愣了愣,反应过来,连忙拱了拱手,低声问候。
“听说韩国公病了,此时来上朝,能坚持得住吗?”
“老夫身体虽然有疾,但食君俸禄,为君殚精竭虑是应当的。”
李善长故意比划着刘基所在的方向。
“想当初,诚意伯病得脚都走不动路了,还要拄着拐杖前来上朝,哪怕陛下没有交给他差事做,他还要站在殿门口呢,如今老夫执掌太常寺,兼管礼部杂事,身为寺卿,更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