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元璋稍顿,使者们便高呼感谢,对“恩赐”欣喜若狂。
对此,朱元璋颇为满意,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他大手一挥,令众人起身,直言条件:
“吾非慈善之人,行事自有要求。尔等需允我大明开采矿区,当然,吾亦会有所回报!”
另外,为确保交易与商贸的顺畅与简化,我们希望各国在今后的通商中,统一采用大明的货币,以及相同的度量衡标准。
朱元璋担心遭致异议,顺势补充道:“我们已知晓,你们中有人私铸大明钱币,既已同舟共济,此举实属多余。再者,大明货币质量上乘,对你们并无不利。”
“此仅针对国际贸易,不影响你们国内事务。当然,若你们愿意全面采用大明货币,我们亦无异议,但需以物资交换首批货币。”
言罢,朱元璋示意,随即有人手捧托盘,将国书递予使者。
使者们愕然,恍然意识到,这实则是一种结盟。
他们本已准备成为藩属,不料朱元璋却提出结盟。大明之强盛,竟愿与他们结盟,这怎能不令人振奋?
瞬间,使者们未作多想,纷纷签字,即便心存疑虑,也视为国家发展的良机。
朱元璋见状,心生满意,暗想即便此刻要求他们并入大明,或许也不会被拒绝。但这念头一闪即逝,对大明而言,那将是额外的负担。
第371章 朱元璋的想法
望着国书堆叠于案前,朱标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他思维敏捷,已迅速分析当前局势。
若叶轩计划成功,这些国家将日益依赖大明,终有一日,或主动请求归入大明版图。
此前,或许这些国家未曾敢想,亦或忽略了这一点。
他们的领土总和,实则与大明当前掌控的地域相去不远。
朱标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们尚未察觉。
朱标暗自窃喜,预见大明将在无战事的情况下,数年间领土近乎翻倍。
与此同时,各国使者亦是欢欣鼓舞。
他们在本国皆为显赫人物,眼光与手段非凡。
然他们甘愿受朱元璋的主导,自有其考量。
以阿瓦王朝为例,其与白古王朝争斗不休,有人预言,十年内两者或将由盟友变为仇敌。
此刻,他们表面上合作无间,私下却处处设防,非但未得多少益处,反而为频繁的冲突及高昂军费所困扰。
朱元璋提出的联盟,虽可能为大明谋福,但对阿瓦而言,却如同一道护身符。
未来十年变数难料,但眼下有一点毋庸置疑:无人敢轻易挑衅大明以加害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