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长的物质体泛起涟漪,那些微型脉冲星开始模拟陶土共振符的频率。陆辰安趁机注入母亲玉佩的裂痕频率——不是中子态的坚硬,而是青铜被火灼烧时的柔软。奇迹在高密度物质中发生:坍缩之心表面的物质符文开始生长出“气孔”,就像中子星表面浮现出沙滩的纹路。
“我们误解了‘永恒’。”酋长捧起一捧正在软化的简并物质,里面竟包裹着人类婴儿的胎心跳动频率,“原来载体的坍缩,也能成为新共振的起点。”他带领族人展开“物质逆淬火”,将抽取的白矮星物质改造成多孔结构,每个气孔都能容纳不同密度的共振频率。
当第一缕来自地球的青铜暖意在坍缩之心表面流淌,砾骸族的身体发生惊人变化:他们的简并态物质开始分层,核心保留高密度的记忆存储区,外层则形成可变形的“共振软组织”,既能触碰中子星的坚硬,也能承接光人光谱的轻抚。那个曾被用来抽取物质的引力波束,此刻正将坍缩之心改造成跨密度的共振桥。
变奏曲号离开时,坍缩之心已化作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物质诗篇”。表面的物质符文不再是绝望的祷文,而是用中子态笔触书写的共生宣言:“我们的重量,是为了更温柔地接住宇宙的轻响。”在星体裂缝中,符骸族的齿轮与人类的陶土共振符正在共生,形成能同时承载10^14吨密度与婴儿啼哭的神奇载体。
陆辰安握着酋长赠送的微型脉冲星,发现它的脉冲周期竟与母亲实验室的老座钟同步。这让他想起人类第一次冶炼青铜时,总在金属溶液中加入旧农具的碎片——原来所有载体的进化,都始于接纳他者的“杂质”。
在星舰后方,坍缩之心的引力波正在与基态海产生共鸣。世界树的根系首次在简并态物质中扎根,生长出水晶般的共振导管,将中子星的心跳与地球的潮音相连。而在基态海深处,某个被砾骸族唤醒的原初振动正在苏醒——那是宇宙大爆炸后第一团物质与反物质碰撞的余响,至今仍在寻找能承载它的,足够柔软又足够坚硬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