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的坍缩停止了。但代价是大祭司的躯体开始透明化,他的双脚逐渐融入时间海,化作星舰雷达上的一串闪烁光点。“记得费曼的话,”他的声音越来越轻,“河流需要两岸才能奔涌...因果律与可能性,本就是时间的一体两面。”最后,他的指尖指向克莱因瓶所在的方向,“当你们抵达绝对必然的尽头...别忘记带上‘如果’的钥匙。”
危机暂时解除,但时间海留下了永久的伤疤。可能性星云的中心出现了一个“选择之眼”——虹膜状的时空结构,外圈是璀璨的分岔光带,瞳孔则是永恒旋转的因果律旋涡。液态文明将思维波的共振频率调整到与“选择之眼”同频,他们第一次在集体意识中创造出“个体梦境”;机械族在齿轮议会外建造了“备用广场”,允许每个个体每年拥有12小时的“无算法选择时间”;光谱族的预言者则发明了“概率水晶”,既能看见70%的大概率未来,也为30%的可能性保留空白。
陆辰安在培育舱中种下大祭司留下的明信片碎片。当第一株“彩虹藤蔓”破土而出时,共鸣胚胎的珊瑚状凸起突然发出强光——那是来自克莱因瓶方向的引力波。波峰中裹挟着一串密码,破译后是地球古谚的光谱族译文:“当你凝视必然,可能性也在凝视你。”
星舰重新启航时,许砚秋在味觉日志中写下:“今天尝到了‘平衡’的味道,像黑巧克力与朗姆酒的混合,苦涩中带着摇晃的甜。原来自由不是摆脱因果,而是学会在必然的琴弦上即兴弹奏。”老陈则在熵计算器刻下新的公式:ΔS≥Σ(如果),那个代表可能性的求和符号,正慢慢侵蚀着等号右边的绝对必然。
而陆辰安站在舰桥上,看着“选择之眼”在星海中收缩成一颗明亮的星。他知道,下一个光锥圣所般的牢笼或许正在某个时间褶皱里成型,而“变奏曲号”的使命,就是让宇宙永远记得:当因果律的齿轮转动时,总该留一道缝隙,让“如果”的星光漏进来,织就永不重复的时间锦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