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的冬雪落在香洲舫顶时,许砚秋正跟着园林修复师顾明修踩过结冰的九曲桥。老人手中的铜制测平仪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每走三步便会俯身观察青砖间的苔藓——那些被精心保留的斑驳绿意,正是他修复古园的“活图纸”。
“修园子如写文章,”顾明修的棉鞋碾碎薄冰,冰裂声与远处假山的滴水声竟成韵律,“这儿该留片枯叶,那儿得透道风,就像你们写小说的‘伏笔’与‘留白’。”陆辰安的耳朵立刻竖起,手机备忘录记下:“凶手利用园林‘借景’原理制造视觉盲区,太湖石的摆放角度暗藏死亡信息——就像顾师傅说的,‘每个漏窗都是句未说完的话’。”
晚晴的镜头对准顾明修腰间的牛皮工具袋,袋口挂着串由碎瓷片串成的钥匙链——那是从园子里捡的历代修缮残片。老人蹲下身,用鬃毛刷清理砖缝时,露出掌心血泡——为了复原乾隆年间的“冰裂纹铺地”,他坚持手工敲打每块青砖的棱角:“机器切的砖太规整,没了古人走路时的‘磕绊’,园子就断了呼吸。”
午后在“与谁同坐轩”,顾明修展开泛黄的《园冶》抄本,页边用朱砂笔写着:“假山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文章之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陆辰安盯着抄本上被虫蛀的缺口,缺口处恰好露出“藏”字的右半部分,忽然灵感闪现:“凶手将凶器藏在假山‘瘦透漏皱’的肌理中,就像顾师傅说的‘藏巧于拙,用晦而明’——每个看似天然的石纹,都是精心设计的机关。”
手机震动,陆辰安收到网络平台的紧急通知:“《淬刃》‘故宫墨韵’章节用户跳出率上升,建议加入‘主角在AI虚拟园林中破案’的赛博场景。”年轻人望着轩外被雪覆盖的“小飞虹”廊桥,桥洞倒影在水面形成的圆,竟与屏幕上的“数据优化饼图”诡异地重合。“顾师傅,”他问,“如果用3D建模复原古园,能算出古人造园时的心跳吗?”老人呵着白气笑了:“算得出廊柱的倾斜角度,算不出当年文徵明画设计图时,窗外飘过的那片玉兰花瓣。”
暮色漫进“留听阁”时,顾明修捧出个漆盒,里面整齐码着三十年收集的“修复错题”:敲碎的冰裂纹瓷片、补错的漏窗木雕、还有半块刻废的“移步换景”砖雕。“康熙年间的匠人在这儿补了块松木板,”他摸着砖雕上的修补痕迹,“后来发现松木香引虫,又换了檀木——每个错误都是园子教我们的字。”许砚秋忽然想起自己被退稿的《砚田记》第七版,稿纸上密集的修改痕迹,何尝不是文字在教他如何呼吸?
归程经过“花步小筑”,陆辰安忽然停在一丛修剪整齐的绿篱前。积雪压弯的竹枝在风中摇曳,露出墙后半座石灯笼——正是顾明修说的“框景”手法。“许老师,”他指着灯笼基座的苔藓,“凶手可以利用园林‘对景’原理,让某个特定视角的景观成为杀人机关的触发条件,就像顾师傅说的‘景随步移,杀机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