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王镜按时签到。
【当前时间:东汉初平二年十月十五】
【叮——签到成功,获得“暖手宝(10个)”】
眼前白光一闪,十个小巧精致的暖手宝整齐码放出现。
只见它呈圆润扁圆形,刚握住,温热气息便迅速传来,在这冬日里瞬间驱散了指尖的寒意。王镜满意地点点头,留了几个揣在袖中,打算在外出时随时取用。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管家匆匆走进通报,称有位自称文若的先生求见。
王镜立即示意管家将人引入。
荀彧,荀文若,出身颍川郡世族荀氏,早年举孝廉,任守宫令。董卓之乱不久,他弃官回乡,带领宗族迁居冀州。
但荀彧认为冀州袁绍难成大事,于初平二年离开冀州,返回颍川,隐居阳翟,化名“文若先生”在乡间办学。
王镜心中不由得激动又期待,对这位智谋卓绝的荀令君充满好奇。
终于,片刻后,她看到了一位身着月白色交领深衣,仪态端庄的男子静静立于厅中。
男子仿若察觉到她的到来,缓缓回过身来——面如冠玉,眉目疏朗,眼神深邃而明亮。
只见他不卑不亢,向王镜拱手行礼:“颍川荀彧,见过丹阳郡主。”
“久闻郡主大名,彧特来拜访,冒昧之处,还望郡主海涵。”王镜忙回礼,笑着说:“荀令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荣幸,快请坐。”两人落座后,丫鬟奉上香茗,袅袅茶香萦绕在厅内。
荀彧轻抿一口茶,抬眸看向王镜,眼中满是欣赏:“郡主此次仗义驱散黄巾、赈济村民,义举传遍阳翟,实乃百姓之福,彧钦佩不已。”
“我见不得人受苦,更何况不过是举手之劳。”王镜微微颔首,神色谦逊。
“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我食君之禄,受民之托,只愿尽一份绵薄之力,护百姓周全,守一方太平。
荀彧静静聆听,目光自始至终都落在王镜身上,待王镜话音落下,他由衷赞叹:“郡主心怀天下,令人动容。”说罢,轻轻摇头叹息,神情中闪过一丝落寞。
这些年,荀彧辗转多地,先后侍奉袁绍等人,一心寻觅能够安定天下的明主,可终究未能如愿。
如今,望着眼前这位心怀苍生的丹阳郡主,竟莫名地燃起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