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的吉他箱里藏着一个秘密。
他盘腿坐在床上,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那把原木色民谣吉他上。手指轻轻拨动琴弦,一段从未在公开场合演奏过的旋律流淌而出——欢快中带着点笨拙,像是不小心踢到石子后的踉跄步伐。
"转班第一天你是这么走路的。"陈希对着空气说,仿佛那里坐着个看不见的听众。
第二段旋律加入,音符跳跃着攀爬,在最高处突然绽放——这是张涛第一次解出竞赛题时的样子,拳头砸在桌上,喊声大得整个教室都回头。陈希当时坐在最后一排,手里的铅笔啪地断了。
吉他箱底部压着一沓皱巴巴的纸。陈希用脚趾把它们勾出来,最上面那张写着《关于张涛的人类观察报告(非科学版)》,字迹潦草得像医生的处方。
【3月8日:张涛今天穿了新球鞋,白得反光。踩到姜凡掉在地上的橡皮时,他脸上的愧疚感持续了整整一节课,即使姜凡说了三次"没关系"。结论:这人道德洁癖比鞋还白。】
【4月15日:物理小测不及格,却在课间发现了薛珅计算错误。当时薛珅的表情(注:需要谱曲记录这种史诗级瞬间)】
【5月20日:偷偷给小雨的相机买了防雨套,包装上写"来自不想露脸的赞助商"。演技零分,但...加分。】
陈希翻到最后一张,那里没有具体日期,只有一行字:"这个人的存在让C大调都有了温度。"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五人小群里,张涛发了一张志愿填报手册的照片,页面被荧光笔涂得像抽象画,配文:"救命!物理系和工科哪个食堂好吃?"
陈希的拇指自动点开图片放大。他能从那些荧光笔的轨迹看出张涛的思考过程——红色标记就业率,蓝色标课程设置,黄色...黄色全是关于校园生活的部分,包括食堂评价和宿舍照片。
"就知道你会这样。"陈希笑着摇头,在群里回复:「选有音乐社的那个!哥带你组乐队~」
发完消息,他拨动琴弦,即兴创作了一段新旋律:犹豫不决的音符在高低音区来回试探,最后落在一个意外的和弦上——就像张涛每次做出决定的方式,毫无规律却莫名合理。
吉他箱里还有另一样东西:一张折成方块的纸条。陈希把它展开,上面是匿名者写给张涛的恐吓信:「滚回普通班去,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纸条背面有陈希潇洒的字迹:「陈希保护协会认证」。
这件事发生在张涛转来两个月后。那天陈希偶然看到张涛在储物柜前僵住的背影,走近时张涛迅速把纸条塞进口袋,但苍白的脸色说明了一切。陈希什么也没问,只是在午休时"恰好"路过高三(7)班,把主谋堵在厕所隔间里"友好交流"了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