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双子星姜凡:
机械工程学院的新实验楼里,我正对着3D建模软件苦思冥想。机械设计课的期末项目是设计一款家用机器人,我的方案卡在外观优化环节已经三天了。
"这里曲线太生硬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我猛地回头,姜凡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白大褂下露出理工大物理系的深蓝色T恤,手里还拿着两杯咖啡。他的黑眼圈比上周视频时更明显了,但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要跟教授做粒子实验吗?"我接过咖啡,指尖碰到他冰凉的手。
姜凡拉过一张椅子坐下:"实验提前结束了。"他凑近屏幕,身上带着实验室特有的金属和臭氧混合的气味,"这里,参考斐波那契数列调整弧度会更符合人体工学。"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几下调出了黄金分割比例参考线。我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睫毛在显示屏的蓝光下投下细小的阴影,忍不住凑过去在他脸颊亲了一下。
姜凡僵住了,耳尖瞬间变红:"张涛...这里是公共实验室。"
"周末了,没人。"我笑着看他慌乱的样子,"再说,你大老远从主校区跑来,就真的只是为了给我改设计图?"
姜凡推了推眼镜,掩饰性地喝了一口咖啡:"你的设计理念很好,只是执行层面需要优化。而且..."他声音低了下去,"两周没见了。"
我的心软成一团。虽然同在理工大学,但不同校区的课程安排让我们经常一两周才能见一次面。姜凡在物理系的出色表现让他大二就被选为系主任的研究助理,经常泡在实验室到深夜。
"姜学长!"实验室门口突然传来一个女声,"教授找你核对数据!"
姜凡皱了皱眉,快速在电脑上保存了修改:"我得走了。晚上视频?"
"嗯。"我点点头,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白大褂在走廊拐角划出一道弧线。
我的设计作业最终获得了课程最高分。答辩时,教授特别称赞了"符合黄金分割的流线型设计理念",而我心里清楚,这背后有姜凡的影子。我们就是这样,虽然专业不同,却总能奇妙地互补——他的理论严谨为我的天马行空提供框架,我的创意灵感又时常给他研究方向带来启发。
音乐才子的蜕变陈希:
上海音乐学院男生宿舍里,我的手机屏幕亮起陈希发来的视频邀请。接通后,画面里出现的却不是他熟悉的笑容,而是一张疲惫又兴奋的脸。
"涛涛!猜猜发生了什么?"他的声音沙哑却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