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的思念是最张扬的。每天早上七点整,我的手机准时响起他录制的起床铃声——有时是温柔的吉他弹唱,有时是搞怪的rap,但结尾永远是一句"张涛,我爱你"的变调版本。上海音乐学院似乎给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每周他都会寄来一张手写乐谱,说是"爱的密码"。
姜凡的思念则是静默而实际的。他会突然出现在我宿舍楼下,手里拎着我随口提过想吃的甜品;会在图书馆偶遇时,默默在我书包里塞一条围巾,因为"天气预报说今晚降温";会在视频通话时记下我书桌上快用完的文具,然后网购一模一样的直接寄到我宿舍。
薛珅的思念...是用数据表达的。他开发的心情追踪APP会在我情绪指数低于50时自动触发"安慰程序"——有时是陈希提前录制的鼓励语音,有时是姜凡写的励志语录,更多时候是薛珅自己整理的"快乐数据包":我们旅行时的照片集、五人组的搞笑视频剪辑,甚至是我考试成绩进步的统计图表。
"这不奇怪吗?"有一天,室友忍不住问我,"同时和三个人谈恋爱?"
我正忙着回复薛珅发来的"睡前情绪调查",闻言抬起头:"奇怪?"
"就是...一般人不是只和一个对象交往吗?"
我看向手机屏幕上三个并排的聊天窗口:姜凡刚发来周五约会的服装建议,陈希分享了一段新写的歌,薛珅则发送了他最新设计的"亲密指数评估模型"。
"可能我们本来就不是'一般人'吧。"我笑着回答。
国庆假期终于让我们四人重新聚在一起。我们租了海边一间民宿,就在毕业旅行时住过的那家隔壁。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到门口时,三个人已经站在院子里等我了。
陈希第一个冲过来,把我抱起来转了一圈:"想死你了!"他的头发比暑假时长了些,在脑后扎成一个小揪揪,艺术气息更浓了。
姜凡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扬。等我挣脱陈希的拥抱,他才走上前,轻轻把我拉入怀中:"瘦了。"他在我耳边低声说,呼吸拂过我的颈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