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 ,罗斯福主持了一个全体同盟国军政领袖出席的大型餐会。常申凯利用这个机会,说明了中国战后立场。主要包括:东北、台湾和澎湖归还中国; 琉球交由国际共管; 韩国和越南给予独立。其他涉及的问题还有日本战后的政治体制和对中国的赔偿、苏联参加对日抗战、新疆问题、投资问题和成立中美参谋长联席会议等等。
通过两天会议,常申凯得知丘吉尔竟然改变原先集结大量海军承诺,他立即拜访丘吉尔,企图说服后者维持原来计划,但是他的努力仍归失败。因此中国表达了完全反对蒙巴顿的作战计划的立场。
正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缅甸日军帮了中国一个大忙。日军集结了3个师团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会战的序幕。得到消息后,蒙巴顿立即启程飞往印度。英国首相邱吉尔心里没底,上半年第一次若开战役惨败还沥沥在目,在军事人员的建议下,邱吉尔向中、美两国请求支援,归根结底是向中国远征军求援,美军又没有多少兵力在缅甸。
常申凯从心底里厌恶英国这根搅屎棍,英缅军在缅甸作战期间纯粹就是个猪队友,专门坑队友,远征军差点被英军坑死。英军打仗不行,还看不起远征军,让他非常愤闷。英军在印度还对美国援华物资指手划脚,侵占本该援华的资源,让他恨得牙痒痒。
如今战局迫使英国总理邱吉尔前倨后恭,常申凯乐见其成、心里没来由地畅快。代表团成员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趁机向英国提出要求,迫使英国答应。中国代表团还提到战后缅甸战后独立的问题,提到在缅北的巴莫,英国代表脸色铁青,迫于形势,英国承诺战后给出独立时间表。这也算是现世报吧,真实印证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经典名言。
25、26日继续开会,邱吉尔明确44年雨季之前无法派出舰队。中国有中印公路、有驮峰航线,对中印公路的开通并没有那么急切。常申凯决定没有舰队就不南下打仰光。打下曼德勒后,远征军部分部队还可以暂时调回国内,缓解国内的日军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