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常德战役的爆发,远征军缅北会战的计划推迟,11月中旬,缅北战役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远征军各部已部署到位,只要一声令下,远征军就可对日军固守的曼德勒发起进攻。
远征军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占领曼德勒及其周边,弥补远征缅北防御的缺口。曼德勒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东岸,是连接缅甸南北的交通要冲,是上下缅甸的分界线,也是平原进入缅北山区的关键点,曼德勒地势居高临下,兼具进攻与防御的天然条件。控制了曼德勒即可掌握缅甸战局主动权?。
远征军的第二阶段目标是以曼德勒为出发点,与西北方向英印军配合,英印军沿伊落瓦底江南下,远征军沿滇缅路南下解放仰光、打通滇缅路。
中国代表团11月21日到达埃及,史迪威以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的身份前往开罗。史迪威在草拟的军事报告书中,焦点放在中国对缅甸战争贡献的兵力,常申凯特别亲笔在报告上注明,中国军队参与打通滇缅公路的前提是,同盟国必须在缅甸南部进行海军作战,并在 1944年雨季来临之前,全力进攻仰光。
11月22日,商震将军和蒙巴顿将军举行首度会谈,蒙巴顿是英国在印缅地区最高军事领袖,商震希望希望蒙巴顿在开罗会议期间,能把有关在孟加拉湾进行海战的计划完全敲定。蒙巴顿的答复是计划已拟定好,他希望常申凯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他的方案。会谈中商震还得知一个令他十分恼火的消息,英美将领在没有通知中国代表团参加的情况下,已经就缅甸战役举行过磋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无需征求中国人意见。远征军是缅甸战役主力,磋商缅甸战役居然连个招呼都不打。商震当即提出质问,蒙巴顿只能哑口无言。
常申凯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史迪威取消原来安排,不再向同盟国提供中国关于缅甸战役的行动计划。在中方的抗议下,英美参谋首长联席会才手忙脚乱地把次日会议变成名副其实的三边会议。
11 月 23 日早晨,同盟国首领召开第一次关于缅甸战争细节的讨论会,邱吉尔谈到缅甸战役中他对海军的承诺,并提到参战舰艇将有20 艘之多。常申凯向罗斯福和丘吉尔当面解释,为何坚持在缅甸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海陆攻击必须同步进行。
23日下午,军事将领举行了第一次全面会议,会议由英国陆军参谋长布鲁克主持,他邀请中国人对蒙巴顿计划发表意见,商震拒绝进一步讨论实质问题,会议上出现剑拔弩张之势。因为中国代表团当天上午才收到蒙巴顿计划的有关资料,仅仅是一个大纲,缺乏具体内容。商震要求得到一份完整的计划书后再作进一步讨论。布鲁克只好悻悻然宣布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