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马上就到了。”
“我很期待,当他看到我出的那道关于‘草莓’的策论题时,会写出怎样一份惊世骇俗的答卷来。”
***
光阴荏苒,倏忽一月。
京城褪去了冬日的萧索,在和煦的春风中渐渐苏醒,柳枝吐翠,桃蕊含苞,一派生机盎然。
对于满城的读书人而言,这个春天,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因为,三年一度的春闱,终于拉开了帷幕。
这一个月里,谢南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淑郡主那日慷慨的“投资”,让他彻底摆脱了柴米油盐的束缚。
他不再需要为了三餐温饱而耗费心神,也不必再为了一张纸、一方墨而精打细算。
他搬离了那个阴暗潮湿的小院,在城南租了一处虽小却清净明亮的屋子。还换上了崭新的儒衫,整个人都显得精神了许多。
但他没有丝毫的懈怠与放纵。
那份来自皇太女和郡主的知遇之恩,像一团火焰,日夜在他胸中燃烧,化作了无穷的动力。
他白日里苦读经义,夜晚则奋笔疾书,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笔端。
更重要的是,他不再是那个只知埋首故纸堆的书呆子。
谢南书时常会走上街头,去倾听市井的喧嚣,去观察百姓的悲欢。
他会和卖菜的大婶闲聊今年的收成如何,会听茶馆里的说书人讲诉江湖的恩怨,也会默默地看着衙役们如何处理邻里间的纠纷。
那日菜市场惊心动魄的一幕,和淑郡主那句“我这是在投资”,以及皇太女说的话,让他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
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本里,而在天地间,在民生里。
当贡院那厚重的大门缓缓开启时,谢南书随着人流,一步步踏入了这座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场。
他心中没有紧张,没有惶恐,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坚定。
考试的钟声敲响,考场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前几场的经义、诗赋,谢南书答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终于,到了最后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