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 第571章 三一同归(71)

第571章 三一同归(71)(2 / 2)

陈念台举着手里的竹制画笔附和:“我要画幅画,画101大楼和天安门在一起,中间长着两岸竹!”

那天下午,工坊的所有人都加了班。阿美带着台湾来的姑娘们编竹制糖葫芦,每颗“山楂”里都塞着片两岸竹的叶子;陈念台和大陆的孩子们趴在竹制的长桌上画画,画里的两岸山水连在一起,高铁在竹制的轨道上飞驰;沈砚秋则带着徒弟们赶制竹制的中国结配件,要寄给台北的竹艺铺,让他们把中国结做得更结实。

晚饭时,王婆端来刚蒸好的竹制糕点,有台湾的凤梨酥,也有大陆的绿豆糕,都用竹制的托盘装着,托盘上刻着“两岸风味”。“昨天台北的亲戚寄来箱凤梨,”她给每个孩子分了块凤梨酥,“说现在物流快得很,上午在高雄摘的,下午就能到北京,比当年人探亲方便多了。”

陈砚咬了口凤梨酥,甜味里带着淡淡的竹香,突然想起爷爷说过,他年轻时要寄封信到台湾,得辗转三个月,信到了,字都晕开了。现在多好,竹艺能视频交流,糕点能次日送达,连竹苗的根须都能在土里相会,那些想把两岸分开的人,怕是连竹子都不如。

入春后,两岸竹艺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了,实验室的屋顶用透明的竹制板材搭建而成,阳光能直接照进室内,让培育的竹苗充分享受光照。实验室的大门上挂着块竹制的牌匾,左边刻着“传承”,右边刻着“创新”,是陈砚和台北的竹艺大师共同题写的。

成立那天,老和尚带着镇魂寺的僧人送来一对竹制的烛台,烛台的底座是用镇魂竹雕刻的莲花,烛芯是用两岸竹的竹纤维做的,点着后,火焰的形状竟天然形成个“和”字。“这烛台能燃百年,”老和尚双手合十,“贫僧祝两岸的手艺,像这火焰,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陈念台作为小代表,给老和尚献上了束用竹丝编的花,花束里有台湾的蝴蝶兰,也有大陆的牡丹,都是孩子们一起编的。“大师傅,这花不会谢,”小家伙仰着头说,“就像两岸的情,永远不会变。”

老和尚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心诚则灵,你心里的情不变,这花就永远开着。”

最新小说: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我在三国加个点 绍宋 奥特:修仙界吗?有点意思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水浒:大宋江山万里 我在柯学世界当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