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传奇:经方与地脉的共鸣
楔子
混沌初开,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天地间遂生五运流转,六气循环。东方青木主春生,南方赤火主夏长,中央黄土主化育,西方白金主秋收,北方黑水主冬藏——此乃天地大道,万物循此而生灭。神农氏踏遍千山,亲尝百草,感草木之性与天地相应,遂着《本草》,立四气五味之规,明归经走络之理,为医道立根。
岁月流转,医道分两支并行:一者藏于竹简帛书,成三坟五典之经;一者流于山野村舍,赖父老口耳相传。却说秦岭之阴,渭水之畔,有仙草名麻黄,其形若竹,其性如焰,自洪荒时便立根于苦寒之地,默默候着与医道相遇的机缘。这株看似寻常的草木,终将串起经方的智慧与地脉的实践,在阴阳消长中谱写一段传奇。
上卷:秦岭薪火
第一回 寒谷生奇草 牧翁偶识性
秦岭深处有寒谷,谷中风似刀割,常年不散的雾气带着冰晶,连最耐旱的松柏都蜷着枝叶。谷口住着个姓秦的老翁,世代以牧羊为生,大伙儿都叫他秦牧羊。这年冬至刚过,六气正值终之气,主寒水当令,天地闭藏,连谷里的青羊都缩在岩缝里不肯出来。
秦牧羊的小孙儿忽然发起病来,先是浑身发冷,盖三层棉被仍筛糠似的抖,接着便咳喘不止,喉咙里像塞了团棉絮,吸气时胸口凹得能盛下半碗水。秦牧羊背着孙儿翻了三座山,找遍了懂些草药的山民,灌了姜汤,贴了艾叶,都不见好转。眼看孩子嘴唇发紫,气息越来越弱,老汉急得用拳头捶着冻土,指节渗出血来。
夜里守在孙儿床边,秦牧羊听见窗外传来窸窣声。借着月光一看,竟是几只被寒风冻得瑟瑟发抖的野山羊,正啃着石缝里一种半枯的草茎。那草茎细长,一节一节像竹枝,外皮红得发紫,根须扎在冰土里,却仍有绿意。野山羊啃过之后,竟不像先前那般瑟缩,抖了抖毛,竟能在雪地里小跑几步。
老汉心头一动,这草他见过,谷里到处都是,春天抽新绿时带着股冲鼻子的味儿,牛羊平时碰都不碰,怎么天寒地冻的反倒成了救命草?他披衣出门,不顾刺骨的寒风,跪在冰地里刨了些带根的草茎。那草根带着冻土的寒气,却隐隐透着股温热,折断的截面冒出白浆,闻着辛辣呛人,倒让他冻僵的鼻子通畅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