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芎魂》上卷(2 / 2)

蜀道的川芎,性子跟着栈道的四季变。

春分,剑门的雪刚化,岩缝里的川芎冒出紫红的芽,像挑夫冻红的鼻尖。这时的芽尖带着点清苦,当地的私塾先生采来泡茶,说能"醒春困"。原来春日的川芎,得木行升发之气,性偏凉,能清头目,像蜀道的春风,吹散冬日的滞气。有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在栈道上晕了车,喝了这芽尖茶,竟能提笔写诗了。

夏至,嘉陵江的水汽漫上山,川芎的叶片长得像小扇子,卷边的锯齿沾着露水,辛香里带着股湿热。江边的纤夫们,用它的叶子捣成泥,敷在晒伤的肩膀上,又止痛又止痒。这是夏日的川芎,得火行蒸腾之气,性偏散,能清湿热,像纤夫们喊的号子,透着股泼辣劲。有个船家的婆娘,生了痱子,浑身痒得睡不着,用这叶子煮水洗澡,三回就好了。

霜降,蜀道的风带着寒意,川芎的根长得圆鼓鼓的,埋在岩下三尺深,断面的油点密得像星子。药铺的掌柜说:"这时的根,才是真本事。"他用这根配当归,给坐月子的妇人喝,能化恶露;配独活,给走栈道的挑夫敷,能治风湿。秋日的川芎,得金行肃杀之气,性偏温,能通经络,像栈道上的篝火,能驱散寒气。

冬至,雪封剑门,川芎的根在土里冬眠,皮上结着层薄霜,辛香里藏着点甜。山村里的老人,用它来泡酒,说"喝了能抗冻"。有个守关的老兵,风湿腿多年,冬天就靠这"芎酒"取暖,竟能在雪地里巡逻。冬日的川芎,得水行收藏之气,性偏润,能补元气,像关隘里的老火塘,暖得持久。

当地的药农把这些记在《蜀道药谱》里:"春采芽,清头目;夏采叶,散湿热;秋采根,通经络;冬藏根,补元气。"他们还说,川芎的性子就像蜀道的人,春时清灵,夏时热烈,秋时沉稳,冬时醇厚,跟着天地的节拍过日子。

第三回 芎香醒诗魂 初结文字缘

蜀道上的文人,总与川芎有着不解之缘。

那年,苏轼二十岁,跟着父亲苏洵沿蜀道进京。走到广元,天天下雨,他犯了头风,痛得连笔都握不住,躺在客栈里唉声叹气。店家的婆娘听说了,挖来块新鲜的川芎,配着生姜煮水给他喝。药汤刚下肚,苏轼就觉得一股暖流从喉咙冲到头顶,像有人用手揉开了打结的筋,头痛竟好了。

最新小说: 副本求生: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他又争又抢 盾勇: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无敌登场 复活后,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