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广和尚翻遍了寺里的医书,也找不出对症的古方。夜里他坐在台芎丛旁沉思,忽闻草间有细碎声响,原是那株 oldest 的台芎在说话(它已修得半开天眼,能吐人言):"今夏火燥相搏,伤了肺金,光用清热药不行,得用辛温之品通肺气,再佐润燥之物。"智广和尚顿悟:"你性辛温,能行肺气;味微苦,能润燥火,正是对症之药!"
他当即开了方子:台芎三钱(取其辛散),麦冬五钱(取其甘润),知母三钱(取其苦寒),再加少许生甘草调和诸药。阿桂带着村民采药煎药,可头两剂下去,效果并不明显。台芎夜里托梦给智广和尚:"火燥入血分了,得加些凉血的。"和尚醒后,在方子里加了丹皮,果然,再喝药的人咳血渐止,咽喉也舒爽了。
有个孩童病情最重,高烧不退,抽搐不止。智广和尚诊脉后说:"这是热极生风,台芎虽能行气,却恐力不足。"正犹豫时,阿桂想起秦掌柜说的"相须"之理,提议:"不如少加些川芎,借其烈势引台芎入肝经?"和尚便取川芎一钱、台芎三钱,配伍钩藤、菊花,那孩童喝了药,不到一个时辰便汗出热退,不再抽搐。
这场时疫持续了月余,台芎与其他草药配伍,救了不少性命。事后智广和尚在药圃旁立了块石碑,刻着"六气无常,药无定法,随证而变,方为医道"——这正是五运六气的精髓:天地之气变化无常,药物的运用也需随之调整,台芎的温辛与川芎的燥烈,在不同的时疫中各显其能,恰如阴阳消长,互为补充。
第七回 滥采伤地脉 戒规护灵苗
台芎能治时疫的消息传开后,四面八方的采药人都涌到天台山。起初只是挖些成年的块根,后来竟连刚发芽的幼苗都不放过,玄膏壤被翻得乱七八糟,连带着旁边的白术、苍术也遭了殃。那年秋分,阿桂上山一看,往日郁郁葱葱的药圃旁,只剩下几丛瘦弱的台芎,叶片上还带着被踩过的痕迹。
"再这么挖下去,这灵草就要绝种了!"阿桂急得去找智广和尚。和尚正对着一幅《周易》卦象出神,见他进来,指着"泰极否来"的爻辞说:"天地有平衡,草木有定数。台芎吸了三十年玄壤之气才得灵识,一年采挖不过百株,方能生生不息。如今贪多求快,是伤了地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