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芎心菊韵·都江卷》(下卷)

《芎心菊韵·都江卷》(下卷)(2 / 2)

菊心村的老药农们,把“菊花心”的秘密刻在村头的“守纹碑”上:“土要五花,水要活沙,种要三年,纹要如霞。”这十六字诀,成了代代相传的“芎经”。

第七回 乱世守种护菊心 文脉不绝待新生

民国二十七年,日军轰炸四川,金马河沿岸的芎田被毁大半。菊生的曾孙(时人唤“守芎”)带着村民,将最优质的“全菊芎”苓种装进陶罐,埋在都江堰宝瓶口附近的古堰渠下——那里是金马河与岷江交汇的“活水眼”,土壤湿润,不易被发现。

“这不是普通的种子,是咱村的根,是‘菊花心’的魂,”守芎对儿子说,“就算房子炸没了,只要苓种在,‘菊心芎’就断不了。”日军投降后,他们从堰渠下挖出陶罐,苓种虽经数年,断面的菊花纹仍隐约可见,种下后,次年便长出了带着完整“菊花心”的川芎,村民们对着都江堰祭拜:“是李冰父子护着咱,是金马河等着咱啊!”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到菊心村,用显微镜观察“菊花心”的形成机制:川芎的形成层细胞在金马河五花土中,因土壤矿物质分布均匀,分裂时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花瓣”;油点(挥发油细胞)沿纹理聚集,正是药效的物质基础。这一发现,印证了古人“纹正则效优”的经验,让“菊花心”从“经验标志”变成了“科学特征”。

第八回 现代考证定源地 地理标志耀古今

1980年代,《中药材》杂志的研究者沿着金马河考察,在右岸的古河床遗址中,发现了宋代芎藭种植的痕迹——土层中残留的川芎根茎断面,虽已碳化,仍能辨认出放射状的“菊花心”纹路,与清代方志记载完全吻合。结合历代文献与实地勘探,2001年《中药材》杂志正式刊发考证:“都江堰川芎历史产地位于金马河上游右岸,宋代即有栽培,其‘菊花心’为道地性核心特征。”

2008年,“都江堰川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断面呈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菊花心),散生黄棕色油点。”这意味着,“菊花心”从药农口耳相传的特征,成为受法律保护的“身份标识”。

最新小说: 副本求生: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他又争又抢 盾勇: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无敌登场 复活后,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