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蜀芎贡·唐韵卷》(上卷)

《蜀芎贡·唐韵卷》(上卷)(1 / 2)

楔子

唐显庆四年,苏敬奉诏编撰《新修本草》,遍历九州采药标本,至秦州(今甘肃天水)时,见当地芎藭根茎瘦长,皮褐带糙,断面油点稀疏,药农告之“此为芎藭正品,历代入药”,遂在书中记下:“芎藭,今出秦州,性温,主中风入脑头痛。”

然此时的蜀地彭州(今四川彭州),云雾缭绕的九陇山,一种截然不同的芎藭正悄然生长。其根茎圆如雀卵,重实如石,断面油点密如繁星,脂润如凝脂,辛香中带着雪山融泉的甘润。当地药农常说:“秦州芎像黄土坡的风,烈而燥;蜀地芎像锦江的水,润而厚。”

历史的转折,往往藏在草木的肌理里。当秦州芎藭还占据《新修本草》的正统记载时,蜀地的川芎已通过嘉陵江水路,悄悄走进长安的药行;当朝廷采药师还在秦州甄选药材时,重庆所属的13州(时属剑南道),已将最优质的蜀芎捆扎成箱,盖上州府印信,踏上前往长安的贡道。这株被蜀地水土浸润的草木,正以“形块大,重实,多脂润”的独特身姿,改写着芎藭的历史,而它的故事,要从九陇山的一位药农与长安的一位采药师的相遇说起。

第一回 秦州芎占典籍位 蜀地芎隐九陇山

唐龙朔元年的春,秦州的黄土坡刚解冻,药商赵五赶着骡队,将新收的芎藭运往长安。这芎藭根茎瘦长,皮上沾着黄土,赵五用布擦了擦,断面的油点星星点点,辛香烈得呛人。“《新修本草》说了,芎藭出秦州,咱这是正牌货!”他对同行的伙计说,眼里满是得意。

此时的九陇山,药农川翁正蹲在油沙土里,小心翼翼地埋下芎藭的苓种。这苓种是去年从壮株上剪下的,圆硬如珠,带着紫晕,川翁用手指按了按松软的土:“这油沙土,保水又透气,苓种在里面,能长出‘重实如石’的根。”他的孙子阿竹在旁帮忙,问:“爷爷,为啥咱的芎比秦州的胖?”川翁笑着捏了捏阿竹的脸蛋:“秦州土燥,根得使劲往深扎,就瘦了;咱这土润,根能横着长,就胖了。”

蜀地的川芎,不仅长得壮,采收也有讲究。川翁总在霜降后动手,此时的根茎攒足了油分,挖出来时,褐皮上的环纹像佛串上的珠,断面的油点能映出人影。“得阴干,不能晒,”川翁教阿竹,“一晒,油点就瘪了,脂润气就跑了。”阴干后的川芎,重实得压手,掰开来,脂润的断面能粘住指纹,辛香里裹着一股甜,不像秦州芎那样燥烈。

长安西市的药行里,秦州芎摆在最显眼的柜台,蜀地芎则被堆在角落,价也低三成。药行掌柜对川翁派来的伙计说:“苏敬大人的《新修本草》都写了‘出秦州’,你们这蜀芎,看着壮,谁知道中不中用?”伙计不服,取来蜀芎与秦州芎各煮一碗,蜀芎汤脂润黄亮,秦州芎汤清亮带燥,喝过的客人都说:“蜀芎汤喝着暖,不口干。”

最新小说: 副本求生: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他又争又抢 盾勇: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无敌登场 复活后,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