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伯带着阿驹赶到马场,见一匹病马卧在地上,前腿抽搐,头往地上撞,眼睛瞪得滚圆,口鼻流着白沫。“这是‘风寒疫气侵袭筋脉’,和人得的‘寒痹’相似,只是来得更猛。”芎伯道,“马和人一样,筋脉挛缩就像马衔太紧,得用马衔草松筋,配羌活、防风驱疫。”
他让阿驹按“一人一马”的量配药:马衔芎藭为主,加羌活(祛风胜湿)、防风(解表散寒)、生姜(温胃散寒),大锅熬煮,晾温后给病马灌服。药汤入喉,病马起初挣扎,过了半个时辰,抽搐竟渐渐停了,能抬起头来喝水了。
监军又惊又喜:“这草连马的病都能治?”芎伯道:“草木不分人畜,只看气血筋脉。马衔能控马,这草能调马的气血,它的节状根茎,正好合马的筋骨纹理,药力能顺着筋脉走,一节节松下去。”
连灌三日药汤,病马竟好了大半,没病倒的军马,也喝了预防药汤,疫气渐渐平息。监军要重谢芎伯,芎伯只求他别让士兵滥挖衔石崖的马衔草:“这草长得慢,挖一棵少一棵,得留着给后人用。”监军答应了,还派了两个士兵守护衔石崖,不许外人乱挖。
消息传到军营,将士们都知道了牧马川有种“马衔草”,能治坠马后的筋痛、风寒引起的头痛,纷纷托人来求。芎伯让阿驹教他们炮制之法:“新鲜根茎切片,用酒炒过,能增强温通之力;若是晒干的,用酒泡七日再用,力更足。”
阿驹在药书里写道:“马衔芎藭,人畜通用,其节如马衔,能通筋脉,酒制后力更猛,如快马加鞭,直达病所。”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忽然觉得,这草的名声,已经像脱缰的马,跑出了马衔村。
第七回 南客寻药考名称 节状如衔证古籍
开春后,一位身着锦袍的南客骑着驴来到马衔村,自称是从建康来的学者,姓陶,听闻这里有种“马衔草”,能治筋挛头痛,特来考证。
芎伯引他到衔石崖,南客见那马衔芎藭的根茎,节状分明,褐皮上的环纹像一串小铁环,惊叹道:“果然!果然如古籍所载‘节状如马衔’!”他从行囊里取出一卷书,正是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手稿,指着其中一句:“芎藭,一名马衔芎藭,因其根茎节状如马衔,能通筋络,如马衔控马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