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之日,天还没亮,贡院外就挤满了举子。王实随着人流往里走,心里有些忐忑,手心全是汗。忽然,他看见前面有个举子脚步踉跄,捂着额头就往地上倒,周围一片惊呼。
“是赵举子!”有人喊道,“他素有头风,怕是旧疾犯了!”
几个衙役想把他抬出去,赵举子却挣扎着说:“让我进去……我等了三年了……”
王实心里一动,挤过去,从怀里掏出剩下的川芎,对衙役说:“让我试试,或许能让他进考场。”他取了些生川芎,又向旁边药铺讨了点薄荷,一起嚼碎了,敷在赵举子的太阳穴上,又让他吞下一小块酒炒川芎。
不过片刻,赵举子的脸色就缓和了,他睁开眼,感激地看着王实:“多谢……头不晕了。”
王实扶着他进了考场。考场上,烛火通明,举子们奋笔疾书。王实起初有些紧张,写着写着,又觉得头有些沉。他想起秦老的话,悄悄摸出最后一点川芎,放在鼻尖闻了闻。那辛香一入鼻,精神立刻振奋起来,思路也清晰了,笔下的文章一气呵成。
三场考下来,王实虽有些疲惫,却没再犯头痛。而被他救下的赵举子,也顺利考完了所有场次。放榜那日,王实中了进士,赵举子也榜上有名。两人在红榜前相遇,赵举子握着王实的手,激动地说:“若非王兄的川芎,我这辈子都圆不了科举梦!这恩情,我记一辈子!”
刘举子也中了,他挤过人群,笑着说:“我说什么来着?那川芎是仙草!王兄,你这不仅是救了赵兄,更是救了他全家啊!”
三人相视而笑,都觉得这川芎不仅治好了头痛,更牵起了一段缘分。王实站在红榜前,望着长安的天空,忽然想起蜀道上的雨,想起岩穴里的火,想起秦老的白发。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除了十年寒窗,还有那株来自蜀地的川芎,和那位不知名的采药老人。
第七卷:官舍行医 芎方传世
王实被授了个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在长安住了下来。他虽身在官场,却没忘了秦老的教诲,常常研究草药,还把秦老教的川芎配伍之法记在纸上,编成小册子。
一日,吏部侍郎的夫人派人来请,说夫人产后头痛不止,请了好几位大夫都没用,人已经瘦得脱了形。王实赶到侍郎府,见夫人面色苍白,眼眶发黑,脉象细弱如丝。